最苦亿万富翁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billionaire)中,霍英东的知名度(popularity)可以说是最高的。这因为不仅他个人资产(personal assets)大约有130亿港元(Hongkong dollar, HKD),还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副主席(vice-chairman)。然而,霍英东的出身(family background),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亿万富翁的贫苦出生
亿万富翁的贫苦出生
他的祖籍(ancestral home)是广东,但是从他的祖父开始,全家就离开了陆地,长年居住在舢板上(dinghy),被人称为“舢板客”,甚至贬称为“水流柴”、“家仔”。
1923年,霍英东就出生在这样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钊,后来改叫霍官泰;抗日战争(the Anti-Japanese War)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自己改名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lighter),在香港做驳运(lightering)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
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coalworker)。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 World War II)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稍加修理就可以用,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打算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bid)以1.8万港元中标(win the bid)。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香港“土地爷”
香港“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结束后,霍英东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shipping industry)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楼(commercial building)及住宅楼(residential building)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exploitation of real estate)。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advance sale)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down payment)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打破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chamber's president),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海沙大王”的美称
“海沙大王”的美称
霍英东还有个美称叫“海沙大王”,也来自他在经营上的创新(innovation)。上世纪60年代,香港实业界(business circles)人士很少进入淘沙业,因为它投资大,获利(profit)少。但霍英东从建筑业的广阔前景预见到淘沙业也必有大发展。1961年底,他花巨款进口(import)一艘大挖泥船,命名 为“有荣四号”。香港经济起飞后,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对建筑材料黄沙的需求量(demand for sth)极大,霍英东的淘沙船队因此财源滚滚,成了他的又一株“摇钱树(cash cow, a ready source of money)”。
富贵不忘回馈社会
富贵不忘回馈社会
从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之后,“霍英东体育基金(Fok Ying-tung Sports Foundation)”就开始拨款奖励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内地(Chinese Mainland)奥运选手和中国香港选手。
霍先生这样解释:“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而是基于体育运动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national prosperity)的重要作用。”他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国家每年拨予体育经费仅十多亿。对于11亿人口,体育经费还不足够。因此我愿意在体育方面,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这么多年来,霍英东向国人所捐赠的巨款中,有五分之一直接捐赠予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