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准备工作(重点) |
第 3 页:第二节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推荐核准程序(与IPO的基本相同) |
第 4 页:第三节 发行新股的发行方式和发行上市操作程序 |
2010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课程专业课套餐,七折优惠!
第八章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推荐核准程序
第三节 发行新股的发行方式和发行上市操作程序
第四节 与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有关的信息披露
学习重点
1、新股发行的基本条件、一般规定、配股的特别规定、增发(含非公开发行)的特别规定。
2、主承销商尽职调查的工作内容。
3、增发的发行方式、配股的发行方式。
内容讲解
第一节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准备工作(重点)
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法定条件及关注事项
1、基本条件:(1)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2)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3)公司在最近3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4)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2、一般规定,即上市公司申请发行新股的具体要求:
(1)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有5条具体规定(章程合法有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人员、资 产、财务、机构、业务独立;最近12个月内不存在违规对外提供担保行为;现任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具备任职资格,不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最近36个月内未 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最近12个月内未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2)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有7条具体规定(包括最 近3个会计年度持续盈利;业务和 盈利不存在严重依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情形;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市场前景好,行业环境和需求不存在重大不利变化; 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稳定;重要资产、核心技术和其他重要权益的取得合法,能持续使用;不存在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仲裁或其他重大事 项;最近24个月内曾公开发行证券的,不存在发行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50%以上的情形。)
(3)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具体有5条规定
(4)上市公司最近36个月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且不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行为:违反证券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受证监会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受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受刑事处罚;违反其他法律法规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5)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和使用符合规定:5条具体规定。
【例1】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和使用应当符合( )。
A 募集资金数额不少于项目需要量
B 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C 投资项目实施后,不会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产生同业竞争或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独立性
D 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必须存放于公司股东大会决定的专项账户
【答案】BC
【简析】数额不超过项目需要量;募集资金必须存放于公司董事会决定的专项账户。此外,选项中不曾涉及的一条规定是:除金融类企业外,使用项目不得为持有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型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6)上市公司不 得公开发行证券的情形:(1)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3)最近 12个月内受到过证交所的公开谴责;(4)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存在不履行向投资者做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5)上市公司或其 现任董事、高管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构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6)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3、配股的特别规定。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简称“配股”),除符合上述一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2)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3)采用《证券法》规定的代销方式发行。
控股股东不履行认配股份的承诺,或者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的70%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经认购的股东。
4、增发的特别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股份(简称“增发”),除符合一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1)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 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2)除金融类企业外,最近1期末不存在持有金额 较大的交易型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型投资的情形;(3)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 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
六、金融债券参与机构的法律责任 (一)发行人罚则 (二)承销人罚则 (三)托管机构罚则 七、次级债务 (一)商业银行次级债务 次级债务是指由银行发行的,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
我国国内金融债券的发行始于1985年,工行与农行尝试发行。1994年,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发行主体由商业银行转向政策性银行,首次发行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随后加入。 2005年4月27日,央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金融债券的发行行为进行了规范,发行主体增加了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二、国债承销程序 (一)记账式国债的承销程序 1.招标发行:记账式国债是一种无纸化国债,通过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向具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承购包销团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以及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向具备交易所国债承购包销团资格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投资者发行。...
第一节 我国国债的发行与承销 我国国债的简史: 1.我国首次国债发行始于1949年底,名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至1958年,总共发了6此。1958年中止,1981年恢复。 2.目前我国国债的种类:记账式、凭证式、储蓄(06年7月1日新品种) 储蓄国债是指财政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通过...
1、 本次发行概况:包括本次发行的基本情况(例如股票种类,股数,发行方式、对象,发行费用等等)、本次发行的发行人和有关的中介机构、本次发行至上市前的重要日期。 2、 披露风险因素的要求: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按顺序披露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持续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所有因素。对披露的风险因素应作定量分析;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应有针对性地做出定性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