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央美术学院网站上看到该院“2007年博士研究生报名名单,发现一个令人惊骇的现象:仅仅现有在职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教授与讲师报考本院研究生部的报名者,就有十一人之多,而该院研究生部本年度的招生计划,一共只有区区十一人!
现将统计到的中央美术学院在职教师报考该院研究生部(尚不包括报考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其余3人)博士研究生的名单列举如下:
姚舜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
毕建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基础部主任)
于光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
王少伦(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来源:www.exam
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
李荣林(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
唐晖(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
徐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
袁元(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讲师)
林笑初(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
苏海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
我与以上十一人绝无个人恩怨,甚至其中几人曾经是自己当年的同窗好友。但促使我忍不住写这篇文章的,则是我对于中央美术学院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类博士研究生教育贬值、变味的深深失望。
首先,自己当年读硕士期间所在的系就有多位教员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因而不得不与他们一同上共同课。即便如此,一学期下来其中有些已经具有本院正副教授职称的“博士生”,竟然从来没有出现在课堂上,更遑论其专业课成绩的来源。即便外聘教员,听说听课对象都是本院的正副教授、二级学院院长、基础部主任、附中正副校长等身份,一般也都会网开一面,而对于非本院在职教师身份的硕、博士研究生,则是几乎完全不同的一套标准。其实美术学院教员私下议论之间,都知道这种“伪博士”在正规研究生教育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次,央美教师考博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未经历过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顶多只是一个“研究生课程班”。因为相对于一部分美术学院教师的文化素质来说,若想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英语考试”,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很多人考不上“硕士”,但同样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取得学士学位六年以上者,可直接报考博士”,从而顺利地读“博士”。原来,我国目前的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并非全国统一命题,而是各个所在院校自行命题、自行阅卷、自行划定分数线。而专业课本来就是自己学校说了算,很多报考博士者同时还身兼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等要职。这样一来,“考博容易考硕难”的现象之普遍在所难免。
再次,值得质疑的是“美术类”博士的合法性。自己在美术学院有本科、硕士及此后的任教经历,深知对“美术类”博士创作水准的要求在很多专业中间已经降得比本科还低。而“美术类”博士的论文水平相当一部分低于普通文史类硕士论文的标准。在中央美院,“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然而,自从中国美术学院带头开了“美术博士”的先河之后,国美、央美等美术院校的在职教师便开始争先恐后地读“博士”学位,而这种“考博”几乎没有失败的例子是可想而知的。其实“盛名之下,几人能副?”从上面的名单中在“Google学术”或者“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一下便知。
来源:www.exam
最后,本校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现象的泛滥,是对于十年苦读、从本科到硕士一路寒窗的“正规军”的公然侮辱。在目前中国博士招生的制度下,为了照顾本单位教职工评职称等使用的“在职博士”这一虚职几乎是不可能取消的,但我也知道已经开始有一些具有正义感的博士生导师,在招生时明确表示不优先考虑在职者。试想:同样三至四年的“读博”经历,一面是无工资收入的莘莘学子,另一面是工作学习“两不误”(事实谁知道呢?)的“同学兼老师”,而前者却面临更加苛刻的考勤要求、答辩要求……然而,不管对方如何清闲,三年毕业后拿到的学位证书上,却表现不出任何区别。
中国的美术博士教育已经分化成两类,一类是绘画专业的教师只图混个“最高学位”,另一类则是真正希望“板凳要做十年冷”的学术人才。难道这么明显的一个事实还需要去辩解吗?是不是中国的美术博士教育,应该从体制上彻底地自我反省一番,不是为帮助本院的教职工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而是真正考虑一下如何为有志以“美术学”为终生志业,甘于落寞的学子预留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