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大学毕业间隔年:停下脚步,思考人生

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毕业以后、工作之前所做的一次长期旅行,以使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前体验不同社会环境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离开自己的国家旅行,也适当做一些志愿者工作,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而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也开始体验间隔年,感受人生。

毕业生:想清楚后回来,更有方向

同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小高,刚刚参加完学校的毕业典礼。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打包行李,准备拿着“报到证”去新单位报到上班。可小高不同,他暂时没有找工作,他想在大学毕业后,过一段空当生活。

 “空下来的这段时间,我准备一边在家休息,一边回顾我的大学经历,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另外,旅行是一件可以增加人生阅历的幸福事,我希望有充足的时间去各地旅行,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社会状况。”小高说,自己在网上查阅得知,这在国外大学生中其实非常流行,叫做“间隔年”。

得知他的“间隔年”计划时,小高的父母第一反应是:“别的大学毕业生都在找工作,你居然要去旅游?”不过,最终家人还是理解并尊重了他的决定。

目前在上海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的苏竞,也曾在毕业后“放空”过自己。2010年毕业的她,抱着“不想糊里糊涂找工作”的想法,先到泰国旅行了一个月,然后找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兼职,一直到半年后,才正式开始找工作。苏竞说,在人生的各种元素中,工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却将占据整个人生轴的很长一段时间,在没有准备好工作状态之前,自己利用这半年的空当,彻底地从找工作、出国或者考研的圈子里跳脱出来,静静地去思考和经历。“等到想清楚了一些事情后,回来工作,更加踏实,更有方向。”

“间隔年”沙龙发起人:不能为了逃避而实施“间隔年”

小高和苏竞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某个大型社交社区网站上,一个名为“ 间隔年The Gap Year ” 的青年沙龙中,聚集了近9万名关注者,一些过来人的“间隔年”故事,让不少年轻人羡慕的同时,跃跃欲试。

毛和鑫,沙龙的发起人之一,一个“间隔年”的实施者。去年,毛和鑫大学毕业。很多人毕业了就马上工作,但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最终决定,骑车去旅行。近4个月的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从广西出发,游历了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老挝,丰富了人生阅历。游历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旅游行业很感兴趣。游历结束后,他选择了北京的一家旅游网站,非常投入地做到现在。“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快地实现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毛和鑫说,如果当初自己一毕业就去工作,可能适应的时间会更长,“间隔年”里的沉淀让自己更成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而且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如今,他和几位志同道合者成立了“间隔年青年沙龙”。“‘间隔年’不仅是旅行!”沙龙的介绍中这样写道,“我们认为旅行应当是青年教育的一部分,一次长途旅行是初出茅庐年轻人的成人礼。青年人的旅行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观光客的旅行,而是需要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参与当地公益项目,走进当地大学,跟当地人对话交流……”“‘间隔年’通常是一年,但并不一定要1年时间,只是至少要一个月以上,让你能全身心地从固定不变的模式中跳脱出来,体会某一种新的生活。”毛和鑫说,“间隔年”重要的不在于时间长短,更在于出发点和实施方式。

“前提是,不能为了逃避现状而去实施‘间隔年’,我们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毛和鑫说,虽然很多人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想法会在“间隔年”中慢慢形成,但之前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一定的准备,“现在的‘间隔年’,一般有三种模式,打工旅行、公益组织志愿者、单纯的背包旅行,可以先看看你对哪种方式比较感兴趣,再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

世界真的很大,只要你足够勇敢。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