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9课文翻译
“孩子,起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她的话依然清晰地在我脑海中回响,就如我在孩提时代听到的一样。
她心里也许是为我好,但那时依我看来,她那毫不温柔的为母之道就如同用竹条鞭笞一般严厉。
“天哪!”我叫道:“我已经是个有出息的人了。我有权晚点起床了。”
“要是有什么我不能忍受的东西,那就是逃兵。”
她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回响,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从床上爬了起来。
我的父亲在婚后5年就过世了。
他死后,我母亲没有钱。
她要抚养三个孩子,还有一身的债务。
当时母亲刚上大学,却不得不辍学去找工作。
几个月后,我们失去了房子,母亲一无所有,只有支离破碎的生活残局等着她去收拾。
我那奄奄一息的精神失常的祖母不得不被送往疯人院,而我们也只能寄居于她弟弟艾伦的家中。
最终,母亲找到了一份超市售货员的工作,每周工资10美元。
虽然母亲期望我能成为百万富翁,但她很清楚我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她从不欺骗自己。因此,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她就鼓励我向文字工作的方向发展。
母亲的家庭与文字素有渊源。
最显著的证据就是我母亲最年长的堂兄埃德温。
他是《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因报道古巴导弹危机而声名大噪。
她常用埃德温的例子来告诉我一个有雄心的人能走多远,即使他没什么天赋。
“埃德温·詹姆士虽然打字速度比较快,但他并不比其他人聪明,你看,他现在多么功成名就,”我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她早就认定我有文字天赋,从那时起,她就有了目标,她的整个生命便开始围绕着帮助我开发天赋而运转。
虽然很穷,她还是为我们订了一套适合中高级水平读者阅读的读物。
每个月都会有一本书邮寄过来,价值39美分。
然而,我感兴趣的却是报纸。
我贪婪地汲取每一条消息:骇人听闻的罪行、可怕的事故、在遥远地区发生的战争对人们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以及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难民的消息。
警察贪污以及凶手死于电椅的报道令我着迷。
1947年,我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向《巴尔的摩太阳报》应聘警事记者一职。他们为何选择了我是个谜。
工资是一周30美元。
我抱怨薪水太低,这对一个有学问的人来说是侮辱,但母亲却不认同。
“如果你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她说,“说不定能够做出些名堂来。”
不久,我被委派去采访非洲各国驻美大使馆的外交官。
工作七年后,《太阳报》派我去白宫采访。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能够从椭圆型办公室发回报道已经是达到职业的顶峰了。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我期待着从她的脸上看到喜悦。
但要是我能够考虑到她为我设定的不断向前迈进、向上攀升的人生路线,我就不该有这种期待了。
“好,拉斯,” 她说:“要是你努力做好这份白宫的工作,你有可能会有所成就。”
母亲并没有对我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无论我做什么,我取得的成就在她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
这往往会让我心烦。她从不向我道贺,从不承认我做得很棒。
即使在我成功的时候,她也是说一些否定的话。
“即使你到达了巅峰,你还得留神。”她总是尖刻地指出,“成就越大,摔下来也越重。”
在我刚刚成为记者的几年中,舅舅埃德温的成就常常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我常想,要是《纽约时报》雇用我,该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那样我就可以向母亲一劳永逸地证明我的价值了。
后来,连孩提时代也没想过的是,《纽约时报》竟然自己来敲门了。
可惜的是,当我去《纽约时报》工作时埃德温舅舅已经离开了那里。
最后,我终于被委任了一个记者能够梦想得到的最具荣誉性的工作:《纽约时报》的一个固定专栏的评论员。
这证明了我母亲在我小时候制定的、鼓励我从事笔墨生涯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1979年,我达到了事业的顶峰,获得了一个重大奖项──普利策奖。
不幸的是,在这前一年,我母亲的神志和健康状况都完全崩溃了,她住进了疗养院,从此与世隔绝。
她从来不知道我的普利策奖。
我大概可以猜到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不错,孩子。看来,要是你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百说不如一练,”获奖的实业家约翰·TC·叶这样说道。
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患有先天性耳聋,约翰却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他的实力──作为年轻的移民、大学生、睿智的企业领导、残疾人的雇主和维护者、有爱心的丈夫以及三个孩子的父亲。
约翰出生在台湾,1962年,他和家人一同移民到美国,以便于他和同样耳聋的姐姐能获得最好的教育。
约翰毕业于肯德尔聋人学校,然后进入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加劳德特大学学习。在那里,他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雇主因为他耳聋而不愿雇用他。
约翰回忆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厅里打扫卫生。
“我监督自己工作,因此我的耳聋并不影响我的工作。” 他回忆道。
他继续攻读,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但是在数百次的工作应聘后,他再次发现雇主们不愿意雇用他,显然因为他是个残疾人。
20世纪70年代后期,约翰断定,作为一个聋人,只有自己解决问题,开创自己的生意,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由于对聋人缺乏工作机会而感到灰心,他和他的兄弟们贷了一大笔款,在硅谷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集成微机系统有限公司 (IMS)。
他们的孤注一掷有了回报,赚了大钱,不仅为正常人也为聋人提供了工作。
同时,因为其对社会杰出的服务、创新性的商业实践和卓越的技术,IMS和约翰也被授予了无数的奖项。
1994年,在IMS成立16年后,约翰和他的兄弟们卖掉了公司,进入“半退休”状态。
不到两年,约翰开始资助开发为聋人学生提供负担得起的、实时文本服务的技术。
自从第一家公司开张以来,约翰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多年以来,在证明其商业技能的同时,约翰也在许多领域的非营业机构和教育机构的董事会任职,也证明了他作为维护聋人利益的领导者的能力。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约翰接受了有关雇用残疾人,包括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的提问。
以下摘录了部分采访内容。
问:如今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面临哪些特别的困难?
答:我不会将我所面临的一大堆障碍归结于文化差异。
由于耳聋而产生的难题,主要与语言交流有关。
至少要能够清晰无误地交流,才能一起有效地进行工作。
问: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增加他们从事有意义、有竞争力的工作的机会?
答:不管你有多聪明、学历有多高,作为雇主,我最看重的是员工的态度和它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作为一个雇主,我见过许多很能干、很有技术的应聘者,但是工作态度却不好。
雇主没有义务一定要雇用你,良好的态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问:你们公司有没有主动地去寻找残疾人雇员?
答:我不能将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化。
雇用你了解、信任的人很正常,而对于我来说,那些人大多数恰好都是残疾人。
当然,我不能单单因为他(她)是残疾人就保证雇用他(她)。
他们必须有相关的技术、能力以及恰当的态度。
我没有多余的钱来雇佣那些仅能填补空缺的人员;他(她)必须有价值。
问:雇主雇用残疾人,包括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有什么益处?
答:我的经验是,残疾人往往比较积极,更加在意他们的工作,也表现出他们想工作。
而且他们在工作职位上呆的时间更长(即他们跳槽的频率比较低)。
此外,对于许多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家庭和文化很重要。
他们懂得工作的意义,知道一份好的工作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好的生活。
我相信还有大量的残疾人未被雇用。
我的公司已从这一劳动力资源中获益了。
问:雇主在雇用残疾人时还应该了解什么?
答:雇主需要更好地理解残疾人。
有人认为领取社会福利金可以满足所有需求,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这种想法很反感。
失业令人羞耻也十分乏味,而且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
仅仅因为他(她)存在某些并不影响工作的缺陷就将其拒之门外,就好比招聘过程中的种族歧视一样不道德不合法。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获得好工作的机会,这样才能为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9课文翻译一个大学教授的学生可能多达百人或百人以上,也可能少至三人。不管有多少学生,这当中总有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甚至是出类拔萃。不管教授的问题有多艰深,这种学生似乎都知道该如何作答。而且不管要求什么时候交功课,他都能按时交,而且不犯一点错误。你当然知道有这样的学生,也许他会激起你心中的怨气。当然了,能成为这...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8课文翻译奇思妙想是如何形成的,现在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你对某一个问题思考了很久,直至感到疲劳,把它忘掉了,也许暂时不去想它了,可后来却忽然来了灵感!当你不去想它的时候,答案却突然从天而降,仿佛上苍赐予你的一份礼物。当然,并非所有的思想都是这样产生的,但许多思想的产生确实如此,尤其是那些最为重要的思想。它们猛然间跃...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7课文翻译和大多数城里人一样,我非常小心谨慎。在把车开进车库前,我会扫视街道和周围的小路,看看有没有异常的人或物。那天晚上也不例外。可是当我手里拿着肯德基炸鸡走出车库时,一个身材圆胖、留着短髭、头戴绒线帽、身穿深色尼龙夹克的年轻人从停车处旁的灌木丛中钻出来,把手枪顶在我的双眼之间。“交出来,他妈的──,”他威胁道,“交出来...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3课文翻译在我还未成年时,如果有人看到我和父亲在一块儿,我就会觉得难堪。他腿瘸得很厉害,个子又矮。我们一起走路时,他的手搭在我臂上以保持平衡,人们就会盯着看。对于这种讨厌的注视,我打心眼里感到别扭。即使父亲注意到这些或感到不安,他也从不表露出来。我们的步伐难以协调一致——他常常停下脚步,而我的步子却显得不耐烦。正因为如此,...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2课文翻译收音机“咔嗒”一声,摇滚乐就大声地响开了。音乐像枪声似的将桑迪吵醒。她看了一下钟,早上6点一刻。她躺在床上,听着她喜欢的之声广播,嘴里哼着歌词。“桑迪,” 她父亲喊道,“桑迪,把音乐关了!”史蒂夫·芬奇冲进她的卧室。“你为什么一定要听这么糟糕的音乐?还听了一遍又一遍。虽然有节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