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专家把英翻考试中,汉译英部分误译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方面:理解不到位、表达不贴切、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表现形式归结为两方面:死译和胡译。理解不到位,常造成不能脱离原文字面意思而死译、硬译;表达不贴切,则使得译文不符合译语的语法习惯表达。
在汉译英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存在大量死译现象,这说明,我们认为原本不应该存在太大问题的汉语理解环节,恰恰是一个容易制造陷阱的盲点,表达方面的不恰当和错误也很多。
(一) 词义虚假对等
汉语很多词汇所要表达的信息都是潜在和隐蔽的,有的具有深层含义,有的还有言外之意,有的则有语用意义和比喻意义。如果没有弄清要表达的真实信息,就会出现机械对等错误。
例:
分析:“美国内部”并非指“美国国内”这个概念,而是指美国领导层,因为决策者是政府高层而不是平民百姓,因此with the US 不足以传达这样的意思。
(二)词类混用
汉语和英语的词类既有重叠,也有差异。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而英语中只有数词;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学生经常犯冠词滥用的错误是:在泛指时漏用不定冠词,首次提到某事物时滥用定冠词,特指某事物时又不用定冠词。即使相同的词类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充当的成分也不尽相同。
例1:
例2:
分析:很多学生在本该使用不定冠词的地方却用了定冠词。A feeling 和 the feeling 有细微的差别,前者指“某种不确定的感觉或感受”,而后者指“某种特定的感觉或感受”。
(三)数的概念混乱
汉语数的概念在词法上都缺乏形态特征,因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译者要根据汉语的上下文在英语的形式中补充上复数的概念。但学生容易受汉语的影响,经常忽略这一点,在用复数表达更合适的地方全部译成了单数。
例:
(四)用词冗余
简洁是语言的生命,通过综合或省略等手段,用词或词组来表达从句等单位表达的内容。学生的译文经常会出现很多冗余信息,造成了原文和译文长度的不对应,对传达信息不仅无益,甚至会造成障碍。
例:
分析:immigrants 所指的“移民”本身就包含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含义。因此应当把from other countries 这个短语删去。
(五)主次信息不分
没有分清主次信息,导致语义重心偏移,在深层意义上不忠实于原文,这也是学生们常犯的错误。
例:
分析:首先要确定这句话的信息重心。虽然没有连接词,但仍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受父母宠爱”是因,而“在家中横行霸道”是果,因此作为结果的后半句应该是全句的信息重心。第一个学生译文,弄颠倒了信息重心,而第二个学生译文则把突出了内在逻辑关联的话,分成了两句,模糊了信息重心。参考译文则突出了信息重心,并通过添加 owing to 表现出了隐藏的逻辑关系。
(六)语篇衔接不当
从历年英翻考试答卷上看,英译文缺乏衔接手段的问题很明显。我们发现很多考生的句子如果单独成句是可读的,但全篇作为一个整体,读起来就有种前后脱节的感觉,原因在于没有采用有效的英语衔接手段。
例:
分析:参考译文提出的两种替代方式都是译文的衔接手段,但译文2 的衔接更加紧凑简洁。
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种语言文字不带粗语、脏话的成分。特别是文学作品里,粗语、脏话时有所见(所闻)。我们用母语演讲、写作时完全可以做到少用或者不使用这类不文雅的字眼,但在作翻译时就身不由己了。对原作中所出现的粗鄙字眼,即所谓“四字母词(four letter words)”如果避而不译,或者在翻译时随便加以“净化”,说得轻点就是不“信”,说得重点是对原作的歪曲。无论原话有多“粗”、多“脏”,它们...
传统百货会否成为“消失的行业” Will Traditional Department Stores Become the Next “Disappearing Trade”?...
《黎明前的北京》Predawn Beijing 前后加起来,我在北京已经住了四十多年,...
1. 敷衍搪塞 give someone the runaround别拿话儿搪塞我们,我们只是想知道你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1.崭新的 brand new他买了一台崭新的轿车He bough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