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单位代码:80040
序号 | 导 师 |
| 学科专业、研 究 方向 |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 |||
01 | 罗宏杰 | 纳米功能粉体与薄膜材料;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 | |
02 | 施剑林 |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低维纳米材料 | |
03 |
刘 茜 | 碳增强型氧/氮化物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组合化学方法优选新型功能材料(发 光、热辐射等) | |
04 | 顾 辉 | 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微结构及规律的分析电镜研究 | |
05 | 陈立东 | 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
06 | 温兆银 | 新能源材料及锂电池研究 |
|
07 | 金平实 | 新型节能环保薄膜与纳米材料 | |
08 | 朱英杰 | 纳米生物材料 |
|
09 | 赵景泰 | 功能化合物化学及物理,晶体设计与晶体化学 | |
10 | 董显林 |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
|
11 | 李永祥 | 无源集成器件与LTCC材料;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 | |
12 | 刘 宇 | 化学储能电池及相关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 |
13 | 李国荣 | 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压电、透明铁电及半导体陶瓷与器件 | |
14 | 王绍荣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
15 | 王若钉 | 多孔陶瓷及无机膜材料 |
|
16 | 黄富强 | 光电转换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石墨烯制备与新能源应用、陶瓷新能源材料 | |
17 | 王文中 | 环境净化材料,节能减排用材料与器件 | |
18 | 张文清 | 计算材料物理;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能量转换机制 | |
19 | 孙 静 | 低维碳基复合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 | |
20 | 张国军 | 超高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力学性能评价 | |
21 | 许钫钫 | 材料的微结构和形成机制及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 |
22 | 李效民 | 光电功能薄膜材料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 |
23 | 步文博 | 功能性纳米材料结构设计、组装化学及性能研究 | |
24 | 陈航榕 | 多级孔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 |
25 | 王 东 | 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及器件 | |
26 | 杨建华 | 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的研究 | |
27 | 王根水 | 铁电陶瓷可控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 | |
28 | 郭向欣 | 高比能二次锂电池 |
|
29 | 满振勇 | 计算材料科学;新型闪烁材料;先进合金材料 |
30 | 刘阳桥 |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相关复合材料 |
31 | 何夕云 | 透明功能陶瓷及光学器件 |
32 | 高相东 | 新型半导体纳米结构,染料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 |
33 | 于伟东 | 无机功能纳米粉体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开发 |
34 | 曾华荣 | 纳米压电、铁电、热电显微表征及应用研究 |
35 | 杨 勇 | 光学薄膜及其应用,金属纳米结构与传感器件 |
36 | 陈喜红 | 纳米复合能量转换材料;低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37 | 张玲霞 | 多孔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
38 | 杨松旺 | 新型纳米结构及其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
39 | 华子乐 | 介孔基纳米复合材料、环境友化催化新材料 |
40 | 辛世刚 | 金属表面涂层制备方法及光热性能研究 |
41 | 史 迅 | 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电、热、磁输运性能研究 |
42 | 黄向阳 | 多尺度能量转换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43 | 万冬云 | 新型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 |
44 | 辛显双 | 合金耐高温氧化导电涂层制备与应用 |
45 | 杨莉萍 | 材料热物理性质测试分析研究 |
46 | 包山虎 | 节能光电薄膜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47 | 黄 晓 | 前驱体法制备陶瓷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Sol-Gel化学等 |
48 | 郑仁奎 | 铁磁铁电复合薄膜材料微结构、物理性能与器件 |
49 | 刘建军 | 新型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纳米催化材料的机理研究 |
50 | 毛朝梁 | 新型电子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 |
51 | 张 辉 | 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52 | 钱 荣 | 纳米复合材料、质谱新方法、环境污染物研究 |
53 | 梁瑞虹 | 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 |
54 | 刘志甫 | 低温共烧陶瓷材料与器件;微波介质材料 |
55 | 张 玲 | 光催化材料与机理 |
56 | 王家成 | 高性能多孔碳基能源、环境和催化新材料 |
57 | 李驰麟 | 新型储能材料的结构合成设计 |
080502材料学 | ||
01 | 丁传贤 | 陶瓷涂层/薄膜制备和表征 |
02 | 王士维 | 透明陶瓷,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隔热材料 |
03 | 黄政仁 | 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和关键技术 |
04 | 潘裕柏 |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 |
05 | 董绍明 |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一体化设计、制备与评价 |
06 | 曾宇平 | 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性能微波介质材料,有机-无机复合锂电池隔膜材料 |
07 | 罗 澜 | 高频微波介质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
08 | 陈 玮 | 微波介质材料、微晶玻璃、硫系玻璃及稀土掺杂光学材料 |
09 | 常 江 | 生物陶瓷、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 |
10 | 刘宣勇 |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 |
11 | 施尔畏 |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型压电晶体探索 |
12 | 余建定 |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无容器制备及物性和结构的研究 |
13 | 宋力昕 | 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14 | 郑学斌 | 生物医用涂层、特种防护涂层 |
15 | 祝迎春 | 纳米生物功能材料与器件,功能涂层材料 |
16 | 刘 岩 | 空间材料科学与实验技术、磁性功能材料研究 |
17 | 曾 毅 | 热喷涂纳米TiO2 涂层光催化性能研究 |
18 | 陶顺衍 | 热障涂层与耐磨抗蚀涂层 |
19 | 罗豪甦 | 人工晶体与压电器件 |
20 | 徐 军 | 人工晶体材料 |
21 | 任国浩 | 无机闪烁晶体 |
22 | 许桂生 | 功能晶体材料的生长与应用基础研究 |
23 | 郑燕青 | 信息功能晶体设计、生长及表征 |
24 | 乐 军 | 特种防护涂层 |
25 | 卓尚军 | 材料的光谱和无机质谱表征 |
26 | 曹韫真 | 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 |
27 | 张景贤 | 陶瓷材料的仿生结构设计和先进制备科学 |
28 | 李伟东 | 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古陶瓷研究 |
29 | 李小亚 | 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 |
30 | 刘学建 | 氮化物基白色LED荧光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 |
31 | 靳喜海 | 透明陶瓷、纳米复相陶瓷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32 | 宁聪琴 | 骨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 |
33 | 邹宇琦 | LED衬底晶体及激光晶体材料 |
34 | 占忠亮 | 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电化学器件 |
35 | 蒋丹宇 | 精细陶瓷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 |
36 | 汪 正 | 纳米材料改性及其环境应用 |
37 | 章俞之 | 智能薄膜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材料环境效应研究 |
38 | 于 云 | 无机功能薄膜与无机热控涂层材料研究 |
39 | 武安华 | 晶体生长 |
40 | 苏良碧 | 激光晶体材料 |
41 | 谢有桃 | 表面技术在生物、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
42 | 赵丽丽 | 光功能薄膜或涂层材料研究 |
43 | 李 江 | 激光与光学透明陶瓷 |
44 | 林开利 | 生物陶瓷、复合生物材料 |
45 | 刘学超 | 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与器件 |
46 | 袁 晖 | 新型闪烁晶体材料,闪烁晶体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47 | 翟万银 | 材料细胞生物学相容性、心血管组织工程材料 |
48 | 赵祥永 | 铁电晶体材料、功能器件及智能系统 |
49 | 王绍华 | 无机闪烁晶体与器件 |
50 | 吴成铁 | 生物活性陶瓷及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
51 | 牛亚然 | 非氧化物陶瓷涂层材料研究 |
52 | 徐晓东 | 光学晶体材料 |
53 | 左开慧 | 多孔陶瓷性能优化与制备;无机增强有机生物材料 |
54 | 郑嘹赢 | 氧化物半导体功能陶瓷与器件物理 |
55 | 纪士东 | 功能粉体合成与机能开发,新材料探索与结构解析 |
56 | 冯 涛 | 气体敏感元件研究,器件组装 |
57 | 刘 岩 | 先进陶瓷连接技术;连接界面结构设计及应力模拟 |
58 | 张翔宇 | 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 |
59 | 周国红 | 陶瓷基复合材料,透明陶瓷 |
070205凝聚态物理 | ||
01 | 陈立东 | 热电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中的物理问题研究 |
02 | 张文清 | 凝聚态物质中能量转换与储存的物理机制 |
03 | 黄富强 | 能源固体材料设计与制备 |
04 | 李永祥 | 电介质物理及其应用 |
05 | 罗豪甦 | 铁电体物理,人工晶体,功能器件,智能系统 |
06 | 李国荣 | 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压电、透明铁电及半导体陶瓷与器件 |
07 | 顾 辉 | 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微结构及规律的分析电镜研究 |
08 | 李效民 | 功能薄膜材料物理 |
09 | 赵景泰 | 功能化合物化学及物理,晶体设计与晶体化学 |
10 | 余建定 |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无容器制备及物性和结构的研究 |
11 | 郭向欣 | 离子导电能源材料中的物理问题 |
12 | 史 迅 | 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电、热、磁输运性能研究 |
13 | 满振勇 | 计算材料物理;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结构与性能 |
14 | 李 江 | 激光陶瓷的缺陷分析与发光机制 |
15 | 辛显双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膜材料制备与改性 |
16 | 毛朝梁 | 功能陶瓷材料物理效应 |
17 | 郑仁奎 | 强关联电子材料微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能 |
18 | 曾华荣 | 纳米压电、铁电、热电显微表征及应用研究 |
19 | 赵祥永 | 铁电晶体材料、功能器件及智能系统 |
20 | 徐晓东 | 光学晶体材料 |
21 | 许桂生 | 铁电压电晶体材料物理 |
070207光学 | ||
01 | 施尔畏 | 光电子晶体材料制备与表征(半导体、压电与非线性光学晶体) |
02 | 赵景泰 | 无机功能材料光物理 |
03 | 徐 军 | 激光晶体的结构与光物理研究;新型激光晶体材料及其激光性能研究 |
04 | 步文博 | 稀土上转换荧光探针的生物医学应用 |
05 | 郑燕青 | 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计算设计、制备及表征 |
06 | 何夕云 | 透明功能陶瓷的光-电效应研究 |
07 | 杨莉萍 | X射线透射在热物理性质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
08 | 刘学超 | 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与器件 |
070301无机化学 | ||
01 | 罗宏杰 | 纳米功能粉体与薄膜材料;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 |
02 | 刘 茜 | 无机功能粉体及薄膜材料的化学合成与制备 |
03 | 卓尚军 | 无机材料成分分析 |
04 | 王文中 | 光催化材料,纳米材料 |
05 | 朱英杰 | 纳米材料微波合成化学 |
06 | 黄富强 | 无机固体化合物制备与能源应用 |
07 | 陈航榕 | 介孔无机基多功能纳米生物材料 |
08 | 张 辉 | 无机功能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09 | 华子乐 | 多级孔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 |
10 | 李伟东 | 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古陶瓷研究 |
11 | 辛显双 | 纳米粉体与薄膜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12 | 汪 正 | 光谱、质谱分析 |
13 | 钱 荣 | 纳米复合材料、质谱新方法、环境污染物研究 |
14 | 冯 涛 | 气体在敏感电极表面的化学响应,敏感电极材料的研究 |
15 | 张 玲 | 纳米复合材料 |
070304物理化学 | ||
01 | 施剑林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
02 | 李永祥 | 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效应及器件 |
03 | 常 江 | 生物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
04 | 陈立东 | 热电能量转换物理机制 |
05 | 温兆银 | 先进化学电源及其界面科学 |
06 | 赵景泰 | 结构化学,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
07 | 王士维 | 透明陶瓷、隔热材料 |
08 | 金平实 | 光功能薄膜的设计与制备 |
09 | 朱英杰 | 纳米材料微波合成与性能 |
10 | 黄富强 | 石墨烯制备与性能测试 |
11 | 李效民 | 薄膜生长物理化学过程 |
12 | 张文清 | 界面与微结构;界面的新奇物理与化学性质探索 |
13 | 王文中 | 新型光催化材料,纳米材料,无机材料化学 |
14 | 董绍明 | 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中的物理化学过程 |
15 | 潘裕柏 |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 |
16 | 王绍荣 | 固态离子学及电化学 |
17 | 孙 静 | 低维纳米材料可控合成 |
18 | 郑学斌 | 生物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效应 |
19 | 董显林 |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
20 | 张国军 | 非氧化物陶瓷的润湿与腐蚀行为 |
21 | 李国荣 | 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压电、透明铁电及半导体陶瓷与器件 |
22 | 陈航榕 | 介孔无机基纳米载药体系;介孔纳米复合催化材料 |
23 | 蒋丹宇 | 无机光学材料的物理化学原理 |
24 | 祝迎春 | 光电材料与生物电化学 |
25 | 王根水 | 铁电薄膜生长控制及性能研究 |
26 | 郑燕青 | 新型功能晶体理论筛选与合成 |
27 | 陶顺衍 | 热力耦合条件下的涂层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
28 | 步文博 | 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及多模式肿瘤成像与治疗 |
29 | 刘 茜 | 新型氧/氮/卤化物光功能膜材的设计、制备与评价 |
30 | 卓尚军 | 材料的光谱和无机质谱表征 |
31 | 史 迅 | 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电、热、磁输运性能研究 |
32 | 刘阳桥 | 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 |
33 | 刘 宇 | 化学储能机理及相关界面电化学研究 |
34 | 刘宣勇 | 医用材料表面纳米化及其生物学性能评价 |
35 | 王 东 | 环境振动能的收集 |
36 | 邹宇琦 | LED衬底材料及激光材料 |
37 | 许钫钫 | 结构与微结构演变的原位研究 |
38 | 汪 正 | 材料原子光谱/质谱分析 |
39 | 张玲霞 | 用于环境和人体健康领域的复合材料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40 | 张景贤 | 纳米复相陶瓷的仿生组装,材料的数字化制备技术 |
41 | 杨松旺 | 低维纳米材料与光电转换器件 |
42 | 杨 勇 | 纳米传感器件与材料 |
43 | 林开利 | 微纳米结构生物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
44 | 黄 晓 | 前驱体法制备陶瓷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Sol-Gel化学等 |
45 | 刘建军 | 化学储能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 |
46 | 赵祥永 | 无铅铁电压电晶体,多铁性晶体材料 |
47 | 李 江 | 激光与光学透明陶瓷 |
48 | 毛朝梁 | 纳米功能陶瓷材料的可控制备及表征 |
49 | 杨莉萍 | 材料热物理性质测试技术、方法和装置研究 |
50 | 周国红 | 陶瓷湿法成型技术 |
51 | 王家成 | 纳米金催化 |
52 | 李驰麟 | 能量储存和转换中的纳米离子学 |
53 | 吴成铁 | 生物陶瓷纳米化 |
085204材料工程 | ||
01 | 董显林 |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
02 | 李永祥 | 无铅压电陶瓷与传感器 |
03 | 李国荣 | 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压电、透明铁电及半导体陶瓷与器件 |
04 | 罗 澜 | 高频微波介质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
05 | 王士维 | 透明陶瓷,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隔热材料 |
06 | 黄政仁 | 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和关键技术 |
07 | 潘裕柏 |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 |
08 | 董绍明 |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一体化设计、制备与评价 |
09 | 张文清 | 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设计 |
10 | 王绍荣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研究 |
11 | 金平实 | 低维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微结构控制 |
12 | 王文中 | 环境净化用材料与器件 |
13 | 郑学斌 | 生物涂层、纳米涂层 |
14 | 刘宣勇 |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 |
15 | 刘 茜 | 面向绿色环境工程的吸波材料设计与制备 |
16 | 曾宇平 | 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性能微波介质材料,有机-无机复合锂电池隔膜材料 |
17 | 蒋丹宇 | 气体传感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应用 |
18 | 陈 玮 | 微波介质材料、微晶玻璃、硫系玻璃及稀土掺杂光学材料 |
19 | 刘 岩 | 空间材料科学与实验技术、磁性功能材料研究 |
20 | 罗豪甦 | 人工晶体与压电器件 |
21 | 任国浩 | 无机闪烁晶体 |
22 | 张国军 | 非氧化物陶瓷的性能及其优化 |
23 | 许桂生 | 光电子功能晶体制备与表征 |
24 | 郑燕青 | 功能晶体材料制备及表征 |
25 | 张景贤 |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 |
26 | 刘学建 | 非氧化物先进陶瓷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研究 |
27 | 王若钉 | 多孔陶瓷及无机膜材料 |
28 | 王根水 | 铁电材料 |
29 | 何夕云 | 透明功能陶瓷及光学器件 |
30 | 曾华荣 | 无机功能材料的微纳米结构成像及性能表征 |
31 | 杨 勇 | 无机材料表面改性与镀膜 |
32 | 余建定 |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无容器制备 |
33 | 邹宇琦 | LED衬底材料及激光材料 |
34 | 靳喜海 | 透明陶瓷、纳米复相陶瓷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35 | 刘 宇 | 化学储能电池及相关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
36 | 王 东 | 压电能量回收器的设计 |
37 | 黄向阳 | 高效温差发电器件的界面及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
38 | 李 江 | 光功能透明陶瓷及应用 |
39 | 林开利 | 生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
40 | 刘学超 | 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与器件 |
41 | 杨莉萍 | 材料热物理性质测试技术、方法和装置研究 |
42 | 陶顺衍 | 涂层微结构控制及其性能表征 |
43 | 张玲霞 | 环境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44 | 包山虎 | 节能光电薄膜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45 | 王绍华 | 无机闪烁晶体与器件 |
46 | 黄富强 | 光电转换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陶瓷材料制备 |
47 | 赵祥永 | 铁电晶体材料、超声换能器与红外传感器 |
48 | 袁 晖 | 高性能闪烁晶体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49 | 毛朝梁 | 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及其应用 |
50 | 张 辉 | 无机功能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51 | 牛亚然 | 特种无机涂层制备、结构优化与失效机理研究 |
52 | 左开慧 | 多孔陶瓷性能优化与制备;无机增强有机生物材料 |
53 | 高相东 | 面向工程应用的新型纳米节能材料 |
54 | 郑嘹赢 | 氧化物半导体功能陶瓷与器件 |
55 | 纪士东 | 功能粉体合成与机能开发,新材料探索与结构解析 |
56 | 杨建华 | 二次储能电池材料与储能电池技术研究 |
57 | 冯 涛 | 气体敏感元件研究,器件组装 |
58 | 梁瑞虹 | 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 |
59 | 刘 岩 | 先进陶瓷连接技术;连接界面结构设计及应力模拟 |
60 | 刘志甫 |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无源集成器件及其应用 |
61 | 张 玲 | 能量转换材料 |
62 | 张翔宇 | 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
63 | 周国红 | 陶瓷湿法成型技术 |
64 | 王家成 | 电磁屏蔽与吸收材料及功能一体化设计 |
085216化学工程 | ||
01 | 陈立东 | 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02 | 施剑林 |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低维纳米材料 |
03 | 孙 静 | 低维碳基复合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 |
04 | 黄富强 | 光电转换材料与太阳能电池,新能源纳米材料与器件 |
05 | 王文中 | 环境净化材料,节能减排用材料与器件 |
06 | 陈航榕 | 介孔纳米复合催化材料 |
07 | 汪 正 | 光谱、质谱分析 |
08 | 李小亚 | 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 |
09 | 史 迅 | 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电、热、磁输运性能研究 |
10 | 陈喜红 | 纳米复合能量转换材料;低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11 | 黄向阳 | 多尺度能量转换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12 | 刘阳桥 |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相关复合材料 |
13 | 张玲霞 | 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 |
14 | 靳喜海 | 透明陶瓷、纳米复相陶瓷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15 | 杨松旺 | 新型纳米结构及其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
16 | 万冬云 | 新型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 |
17 | 刘建军 | 新型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纳米催化材料的机理研究 |
18 | 李驰麟 | 全固态电池,薄膜电池 |
085238生物工程 | ||
01 | 丁传贤 | 陶瓷涂层/薄膜制备和表征 |
02 | 常 江 | 生物陶瓷、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 |
03 | 施剑林 |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低维纳米材料 |
04 | 朱英杰 | 纳米生物材料 |
05 | 郑学斌 | 生物医用涂层材料 |
06 | 祝迎春 | 纳米生物功能材料与器件,功能涂层材料 |
07 | 陶顺衍 | 热障涂层与耐磨抗蚀涂层 |
08 | 刘宣勇 |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 |
09 | 宁聪琴 | 骨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 |
10 | 吴成铁 | 生物材料与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 |
11 | 步文博 | 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安全性研究 |
12 | 翟万银 | 材料细胞生物学相容性、心血管组织工程材料 |
13 | 林开利 | 生物陶瓷、复合生物材料 |
14 | 张玲霞 | 有机无机复合的长效药物缓释材料与多功能骨修复材料 |
15 | 谢有桃 | 表面技术在生物、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 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及求法 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
一. 考试性质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高等数学(甲)考试是为招收理学非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报考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粒子...
一. 考试性质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高等数学(甲)考试是为招收理学非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报考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粒子...
题目:最近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出版了关于其最新科学发现与未来一年展望的年度系列报告。系列报告包括三部分: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战略报告。第一份报告包含中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诸如新粒子研究与H7N9病毒研究的突破。该报告还突出强调了未来几年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二份报告公布了...
2014年6月14日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已结束,本次考试为多题多卷,文都教育第一时间整理不同版本的试题及参考答案,供考生参考,以下是2014年6月英语六级翻译真题及参考答案:【英语六级真题】最近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出版了关于其最新科学发现与未来一年展望的年度系列报告。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