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骂的话少说为妙
知道少许咒骂的话有些用处,至少吵架的时候可以帮忙发泄,有益健康。但要适可而止,有涵养的人当然不会总说,如果老是这样,别人会敬而远之的。国内开玩笑,经常是越露骨越狠,越能显示哥们儿义气,对老外,千万不要说威胁生命的话,小心他们会当真,然后跑去告你。类似"I will kill you."("我杀了你"或"你死定了")。千万别说,否则容易惹麻烦上身。
老掉牙的词打住
类似于"How do you do."这样的问候语在中国的课本中大行其道至今,很是害人,国际上几乎已经不用了。同样,当别人问候你时"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这类呆板的回答也赶快咽回去吧。目前欧美比较流行的日常问候语是"What's up?"你可以直接简单地回敬一个"What's up?"或者说"Nothing much."如果是相熟的朋友,当别人问候的时候,也可以简单地聊几句近况。类似的问候语还有"What's going on?""How is it going? ""How are you doing?"如果只是路人,直接回答"Nothing much."即可。
请求帮助时尊重被询者
"How to"是国人在请求帮助和询问时经常用的句式,这个用法的最大问题是把被询者忽略了,语法错误,而且不尊重被询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How do you drive a car?""How do you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一定要尊重对方,把对方放在表达中。另外,国人要务必注意 "th"和 "v"的发音,经常是你自以为发对了,其实你错了。能发对这两个音的人其实为数不多。
中文:一口英文翻译:mouthfulpotation相关词组:反咬一口一口气一口气地...
中文:一口井的总产量英文翻译:【经】total capacity of a well...
讲演人为荷兰农业部长Sharon Dijksma,与上一篇相比,语言比较朴实,句式简单,技巧上内容很少。只是作为一句非英语讲演人,稿件有些用词和逻辑不是特别准确,翻译时要更多考虑语篇的内容,保证理解正确。...
这段讲话的特征主要是用词很朴实,有典型的英式英语特征(香港实行英式英语教学,陈是加拿大的文学博士,文字能力很强),该篇讲演的文学性很高,很多看似小巧简单的比喻和连接,在理解和选词方面都要费一番思量。此外,朗读速度较快,单节时间较长,给记录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过长的段落会打击考试者的自信心,造...
本篇来自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2014年北京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间涉及到很多政策性的表述,这些内容在中国问题白皮书当中都有涉及,只要认真研读,难度不并象看起来那么大。第一段:信息和网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