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人海混潮声,水宿荒凉却夜惊。
月照空巢乌绕树,风吹短草雁知更。
要观此地秋涛壮,更待明年春水生。
不比蜃楼多变见,彩云初日拥层城。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舟宿湖口》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长年在人海中听着潮声,
夜晚宿泊在荒凉的湖边却被惊醒。
月亮照耀着空巢,乌鸦盘旋在树上,
微风吹拂着短草,雁儿知道天更凉了。
在这里观赏秋天的汹涌波澜,
并期待明年春天水生的景象。
这里的景色不同于虚幻的楼阁,
而是彩云初现时围绕城池。
诗意:
《舟宿湖口》以作者在湖上宿泊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寥的景象。诗中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起伏,以及对秋天的壮丽和对春天的期待。通过描绘月光、乌鸦、微风和草地,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湖畔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季节变迁的体悟。诗人通过对月亮、乌鸦、微风和草地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寂寥的环境中。诗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文字简洁而有力,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水波潮声、月光照耀的空巢、乌鸦盘旋的树上以及微风拂动的短草,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变化。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秋天壮丽景色的欣赏和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期待。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和季节变迁的深刻思考,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传闻轩帝有仙踪,古洞无扉对乱松。半让石床供蟋蟀,细裁云叶补芙容。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
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打鲥鱼,暮不休。前鱼已去后鱼稀,搔白官人旧黑头。贩夫何曾得偷买,胥徒两岸争相待。人马销残日无算,百计但求鲜味在。民力谁知夜益穷!驿亭灯火接重重。山头食藿杖藜叟,愁看燕吴一烛龙。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五月新面成,六月甘瓜熟。作麴及良时,火见金始伏。悬知桑落後,醅面醲如粥。再拜谢天公,无功叨美禄。
华筵饮散撤芳尊。人影乱纷纷。且约玉骢留住,细将团凤平分。一瓯看取,招回酒兴,爽彻诗魂。歌罢清风两腋,归来明月千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