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壬午杂诗》

寒甚王亲驾,春归虏请和。
北军方拥众,小戍或投戈。
形势中朝壮,衰离伪境多。
燕云可中裂,岂限白沟河。

作者介绍

杨冠卿(一一三八~?),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尝举进士,官位不显,以诗文游各地幕府。与范成大、陆游等多有唱和。撰有《客亭类稿》、《草堂集》等。清四库馆臣据旧刊《客亭类稿》巾箱小字本,并补缀《永乐大典》所收诗文,釐爲《客亭类稿》十四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杨冠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客亭类稿》爲底本。校以宋刊巾箱本(简称巾箱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津阁本(简称文津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壬午杂诗》是杨冠卿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寒甚王亲驾,春归虏请和。
北军方拥众,小戍或投戈。
形势中朝壮,衰离伪境多。
燕云可中裂,岂限白沟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时代的景象,通过对战争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追求。

诗意:
诗的开篇写道:“寒甚王亲驾,春归虏请和。”这一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形容寒冷的冬天,国王亲自上阵,但仍然面临着敌人的和谈请求。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战争和平共存的矛盾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北军方拥众,小戍或投戈。形势中朝壮,衰离伪境多。”描述了北方军队强大的兵力和忠诚,即使是一些小小的边防部队也会投入战斗。形势复杂,中央政权和边境地区的虚假政权相互抵触,表明国家内外的局势错综复杂。

最后两句:“燕云可中裂,岂限白沟河。”暗示了战争对国家的破坏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局势的忧虑。燕云指的是古代辽东地区,白沟河是边境的一条河流,这两句诗意呼应了前文中的战乱和边境纷争。

赏析:
《壬午杂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勾勒出战乱时期的困境和不安。通过对壮士投戈、边境纷争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环境下人们的忠诚和坚韧。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寒冷的冬天和春天的归来作为象征,凸显了战争和和平的对比。同时,通过燕云和白沟河的提及,使诗歌更具地域感,增强了描绘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对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有了更深的体验。在这首诗中,杨冠卿通过对战争现实的刻画,透露出对人性、社会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使诗歌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 《矮斋杂咏二十首·宿溪上》

    梦回斜月挂林端,酒力初消怯夜寒。何处客舟犹未泊,一声柔橹过前滩。

  • 《平原郡斋二首》

    生平浪学不知株,江北江南去荷锄。窗风文字翻叶叶,犹似劝人勤读书。

  •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 《西江月》

    学道先明玄牝,修真须用工夫。三般药物不偏枯。也要坚刚一悟。月下擒来玉兔,海中捉出金鸟乌。半时运火入坤炉。炼得神丹坚固。

  •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 《杂曲歌辞·凤归云》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