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知诗律析秋毫,况是天然笔力高。
便好铺张清庙颂,不须追逐楚人骚。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诗词《和徐判院见惠诗篇》是宋代姜特立所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细致地了解诗律能够洞悉秋毫,
何况那是自然而然流畅的笔力。
借此来庄严地颂扬神圣的庙宇,
无需追逐那些楚国的骚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律的深入理解,他相信只有通过准确地把握细微之处,才能洞悉更大的事物。他也认为真正的才华应该是自然而然流畅的,而不是刻意追求。因此,他借此机会庄严地歌颂清净庙宇,而不是追逐那些楚国的文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诗歌才华不仅在于遵守诗律,更在于细致入微地洞悉其中的奥妙。他用"细知诗律析秋毫"这句话表达了这一观点。诗人提到"天然笔力高",强调了自然流畅的笔法才是真正的才华所在,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炫技的手法。他以"铺张清庙颂"来形容自己的创作,意味着他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华而不实的形式,而是以庄严的态度来歌颂神圣的庙宇。最后一句"不须追逐楚人骚"表达了他的态度,他不愿意盲目追随那些楚国文人的风格,而是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独立见解,强调了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自然流畅的笔力的重要性。通过与庙宇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真实、庄严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而不是追随时尚和浮华。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以及对自然和真实之美的崇尚。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一宵共榻论心事,却被司天太史知。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溪鸟孤飞寒霭外,野人参语夕阳中。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怪石如屯虎豹关,仙家真与白云闲。九州图迹夸谁胜?万古乾坤只此山。丹臼半余岙冉冉,汞泉分出水潺潺。手摩苍藓看题字,先正高风不可攀。
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巵。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