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临溪一树开,人言应与雁俱回。
霜葩只在寒梢上,却是春风自去来。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梅花》是宋代诗人李流谦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夜我来到溪边,看见一株梅花盛开,
有人说它应该和候鸟一同归来。
霜花只在寒梢上开放,
却能感受春风的去来。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季节变迁的思考。作者在溪边看到一株盛开的梅花,人们纷纷议论它是否会和候鸟一同归来,表达了对梅花坚韧不拔、逆境中生存的敬佩之情。而梅花只在寒梢上开放,却能感受到春风的去来,暗示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株梅花的美丽景象,通过几句简单的描述,展现了梅花的坚强和顽强生命力。作者借以梅花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梅花在严寒的冬天开放,不畏寒冷,顽强地生长,象征着坚强、勇敢和不屈的生命力。尽管梅花只在寒梢上开放,却能感受到春风的去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受。这种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讴歌,使人们在冬天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
这首诗词简短而富有意蕴,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精神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季节变迁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它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给人们带来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希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