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喑。
兽骄従不避,人到记由今。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我手扶着拐杖,走过僻静的小径,周围的庭院里还有茂密的树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这里的飞鸟无所畏惧,成群的竹子是它们安定的栖息之地。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喑。
远处传来虎吼声,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寒霜已经降临,蝉声不再,失去了往日的欢快。
兽骄從不避,人到记由今。
野兽从不躲避,人类的到来将成为永久的记忆。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我无暇长久居住此地,只能抽出半日的时间来吟咏。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青松可以作为吾人粗浅的食物,而黄叶并不需要做被褥来遮盖。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我偶然来到这里,一开始迷失了方向,才渐渐领悟到这里的深意。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堂中有一位隐居的士人,他的发髻上还插着一支簪子,显露出他仍然保留着一份雅致。
这首诗词以描绘南溪避世堂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意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幽静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人事纷扰的厌倦。他在这个隐居之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也感悟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动物的形象和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深度。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辙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疲惫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士形象为线索,展现了对自然、人生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落日熔金万顷,晴岚洗剑双锋。紫枢元是黑头公。佳处因君愈重。分得湖光一曲,唤回庐岳千峰。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商岩有梦。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我所思兮,延陵季子,别来九春。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独步岷峨,后身坡颍,何必荀家有二仁。中朝里,看叔兮衮斧,伯也丝纶。洛中曾识机云。记玉立堂堂九尺身。叹苕溪渔艇,幽人孤往,雁山马鬣,吊客谁经。宣室厘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新腔美,
今年六十六,世寿有延促。无生火炽然,有为薪不续。出谷与归源,一时俱备足。
上书北阙妨何事,笑杀孤寒孟浩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