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畲瀼外竹枝瘦,踏碛滩上桃花肥。
绣衣故乡岂不好,为天下计毋庸归。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烧畲瀼外竹枝瘦,
踏碛滩上桃花肥。
绣衣故乡岂不好,
为天下计毋庸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游考功将漕夔门的情景。诗人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两个不同的景象:一个是瘦弱的竹枝在烧畲瀼(指地名)的外围,另一个是滩上肥美的桃花。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将领的敬意,同时表达了对将领留下的功业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两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竹枝的瘦弱和滩上桃花的肥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将领的敬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用绣衣故乡来形容故乡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一句“为天下计毋庸归”表达了将领的责任感和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也展现了诗人对将领的赞美和对国家的期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将领的敬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期望。通过简洁的表达和巧妙的描绘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