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首句“把酒长亭说”是诗人设定的情境,他与新郎在长亭上畅饮,借此引出后续的描写。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渊明、卧龙诸葛等历史名人的形容,表达自己对新郎才华出众的赞叹,也暗示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提到了林间飞来的鹊鸟,蹙踏松梢上微薄的雪花。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萧瑟和凄凉。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回到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情景。他描述了佳人重重约束的离别,以及清江冰合、天寒不渡的寒冷景象,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忧伤氛围。
最后两句“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诗人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的深沉和不可言喻的痛苦。他询问谁使得新郎的忧愁如此绝望,借此抒发对离别的思念之苦。他认为这份相思之情是经历了铁石般的煎熬和考验才铸就的,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苦痛。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楚和无奈。
皇文既举,庆礼告虔。笔自宫闱,格于幅员。子称母寿,母谓子贤。陟降在兹,隆名际天。
百练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焕心镜、主玄妙。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艳艳光辉宜自*。把当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万户千门到者稀,一挨一拶在临时。威音那畔真消息,不是知音莫与知。
白衣苍狗变浮云,过眼纷纷不可论。晚岁逢迎真耐久,青山相对两忘言。
倴僝将军约早回,楚材相国更频催。江东将相真如虎,去报胡雏莫过来。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