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中文译文:
水面上漂浮着清澈的江水,水落下来沙洲出现。
回环的潭水下很深,绿竹丛密密地长在岸边。
鲛人悄悄地潜藏,渔父自由自在地唱歌。
回忆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泛舟的感觉像是昨天。
夕阳展开反射的光芒,坐在船中的兴致不止一种。
向南望望鹿门山,回来后的懊悔如同失去了什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作品。诗人以水、山、舟、人等元素描绘了一幅江湖景色,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归来的懊悔之情。
诗中以清水江、沙屿、回潭、石、绿筿、岸边等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思绪。清水江水悠悠流淌,沙洲随着水位的变化而现身,回潭深邃,绿竹丛密,给人以静谧、幽深的感觉。这些景物的描绘为后面的情感渲染打下了基础。
诗中提到了鲛人和渔父,鲛人潜藏不见,渔父却自由自在地唱歌。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内心感受。鲛人代表着诗人自己,隐喻了他的思念之情,而渔父则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快乐。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诗人怀念与亲密的人分别的情景,他回忆起与那人分别时的场景,感觉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夕阳的倒影使他兴致勃勃,坐在船中欣赏美景,心情愉悦。然而,当他向南望望鹿门山时,回忆起那段离别的经历,懊悔之情涌上心头,犹如失去了什么宝贵的东西。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细腻、深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人通过对比鲛人和渔父的形象,表达了离别时的矛盾心情。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雨雪雨雪,凄风如刀,我行中野,而无缊袍。我寒我饥,谁复我知。四无人声,但闻熊罴。罴欲攫我,罴复夺我。我身茕茕,进退不可。进固难矣,退亦何止。还望旧乡,远隔江海。江波汤汤,海波洋洋。我思我乡,死也可忘。
閒愁生旅怀,薄酒安能陶。篮舆赴归期,历历山路高。风雨道旁憩,倏然思故交。官闲相聚首,怀我登顿劳。辩论杂嘲谑,诗词兼雅骚。人生几何时,容易生二毛。方今天子圣,登用皆夔臯。愿君各努力,去矣道群豪。我生苦畏事,屏处如逋逃。纵复技痒存,敢念麻姑搔。
平湖八百里多奇,君曾纵赏无余遗。不知风月谁为主,夷犹未必如当时。
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日斜枵腹归家看,尚有生枝炙未焦。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