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二时行孝文》

晡时申,父母堂前莫动尘。
纵月些些不称意,向前小语善谘闻。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十二时行孝文》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晡时申,
父母堂前莫动尘。
纵月些些不称意,
向前小语善谘闻。

中文译文:
午时已过,已到申时,
在父母的庭前不要搅动尘埃。
即使有些不如意的事情,
也应该向前,虚心倾听他们的小言谏。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孝道的赞美和倡导。白居易以十二时辰作为诗歌的背景,将孝道与时间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的“晡时申”指的是午时已过,已到申时,这是一天中的第九个时辰,表示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这里可以理解为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应该抓住时机尽孝。接着,诗人提醒人们在父母的堂前不要搅动尘埃,这里的“堂前莫动尘”可以理解为不要给父母添乱,不要做出让他们操心的事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生活环境。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即使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应该向前,虚心倾听父母的小言谏。这里的“纵月些些不称意”表示即使遭遇不如意的事情,也不应该放弃孝道,而是要以谦虚的态度,倾听父母的劝告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行为,不仅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还可以获得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整首诗词简洁明了,语言优美,通过对时间、父母和孝道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和倡导。这首诗词在唐代广为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和赏析,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 《寄孙之翰》

    孙侯腹载天下收,崔嵬岂啻重百车。伏义以来可悉数,孰若自作何有余。更能议论瓷倾倒,万里一泻昆仑渠。认为胸中干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昔来谏官对天子,何秽不欲亲芟锄。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孙侯风节何所似,雪洗八荒看太虚。亲如国忠眼不顾,旧若张禹手所除。

  • 《追送友人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

    西州余一老,六月上穷山。仲子何时到,三吴说鬓斑。土风添药费,圣代有生还。归梦商於近,音书报是间。

  • 《简陈监仓二首》

    自到南湖日,邻翁识长方。一官甘寂寞,万事绝思量。疎见只缘懒,频来政不妨。松林浑似旧,相伴踞胡床。

  • 《送赴省诸友·方云卿昆仲》

    先朝取士尚雕虫,前辈皆因此显融。衡鉴集中推范老,混成篇里得沂公。杏园饮畅莺声早,梨岭飞高雁影同。岁晚交游各西上,不留一个伴溪翁。

  • 《茶磨二首》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 《珠》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