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伤怀谁得知,故园閒日自晖晖。
江南地暖先花发,塞北天寒迟雁归。
梦里江河依旧是,眼前阡陌似疑非。
无愁只有双蝴蝶,解趁残红作阵飞。
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擢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北投刘豫,爲大总管府议事官。金废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故自号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爲正旦使使宋。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隠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感春》
感事伤怀谁得知,
故园閒日自晖晖。
江南地暖先花发,
塞北天寒迟雁归。
梦里江河依旧是,
眼前阡陌似疑非。
无愁只有双蝴蝶,
解趁残红作阵飞。
中文译文:
感受着事情的悲伤和忧愁,却没有人能理解,
故园的日子过得悠闲而明媚。
江南的地方暖和,先开花朵,
塞北的天空寒冷,雁儿归来迟。
在梦中,江河依旧在流淌,
眼前的田园小路似乎变得陌生。
只有一对蝴蝶没有忧愁,
它们在飞舞中解放出残留的红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施宜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感受。诗中描述了诗人感受到的事情的悲伤和忧愁,但却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然而,诗人的故园却过着悠闲而明媚的日子,阳光普照,生活宁静美好。
诗中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的温暖和花朵的盛开,与塞北地区的寒冷和雁儿归来的迟延形成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江南地区的春天早于塞北地区,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北方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梦中看到的江河依旧流淌,但眼前的田园小路却似乎变得陌生,这种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故园的思念与现实的隔阂之间的矛盾感。
最后两句以蝴蝶和残红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中的一丝快乐和解脱。蝴蝶在飞舞中解放出红花,这象征着诗人的内心在追求快乐和自由,抛开忧愁和烦恼。
整首诗以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故园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不应皂盖人,於此能忘折。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千金两吴钩,秋水为銛锋。人血衅其上,宝锷明芙蓉。割鱼千万里,不得屠一龙。屠龙岂不能,惜哉委尘埃。析薪刈青松,弃置良足哀。一旦成销折,不能断青苔。英雄困平世,伊管乃凡才。
我闲日贫缚,子闲数疾缠。闲固不可常,吾观与子然。吾与子嗜学,岂独闲穷年。安安者谁欤,分亦似所偏。
还淳返朴非用智,黄老之术何简易。不衒聪明时俗清,尽使人人怀忠义。密贱得之不下堂,单父得之公私利。无为之道随时化,无为之道随时理。若能可行,则清净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