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号风雪满山,黄芦晻霭水汪湾。
九衢朝马愁泥滑,不识渔翁兴未閒。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古渔父词十二首》是宋代诗人王铚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号风雪满山,
黄芦晻霭水汪湾。
九衢朝马愁泥滑,
不识渔翁兴未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古老渔父的景象。在凛冽的寒风和大雪的覆盖下,山峦万里皆是白茫茫的一片。湖水被黄色的芦苇所遮蔽,远远望去,它们隐约融入了天地之间。渔父踏在泥泞滑溜的大街上,面对繁忙的车马,心情愁苦。然而,他的存在似乎并未引起过多的注意,人们对他的生活和心境并不了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古渔父的孤独和辛苦。诗中的"万里号风雪满山"和"黄芦晻霭水汪湾"揭示出严寒冬日的景象,形容了自然环境的严酷。渔父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地走在街道上,"九衢朝马愁泥滑"表达出他受泥泞道路和繁忙交通的困扰和烦恼。然而,他的存在却被忽视和忽略,"不识渔翁兴未閒",渔父的辛勤劳动和内心的感受隐匿于繁华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渔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关注。它也反映了社会中那些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人们,他们的存在常常被忽略,但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是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王铚呈现了对渔父和其他类似人物的人道关怀,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思考和关注。
古木悬藤臂半钩,何年影落此山秋。三声远忆巴江月,夜半孤舟起客愁。
澒洞尘沙迹寄浮,霜茅风棘断堽头。几家白酒山城暮,一穗青烽野戌秋。战马向年荒此垒,羁鸿今夜宿何洲。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
歌停檀板舞停鸾。高阳饮兴阑。兽烟喷尽玉壶干。香分小凤团。雪浪浅,露珠圆。捧瓯春笋寒。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栏。
硕枣名亭此地传,况逢新摘正芳鲜。栗投聊寓孤臣报,瓜实初无小史缘。只合赤心思待敌,岂容白手觊延年。楼兰可斩平生志,欲和安期觅剑仙。
野哉汉阴叟,好古遂忘机。抱瓮诚亦勤,守朴全道微。子贡初不达,听言识其非。已为风波人,怳惘失所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