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古渔父词十二首》

风波稳处钓舟閒,云去诸山暝不还。
江面一峰何所似,青铜镜裹绿云鬟。

作者介绍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古渔父词十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铚

风波稳处钓舟閒,
云去诸山暝不还。
江面一峰何所似,
青铜镜裹绿云鬟。

中文译文:

风平浪静时,古渔父静静地垂钓船。
云彩离去,山峦渐暗,暮色降临无法回返。
江面上一座山峰,像是什么东西呢?
宛如青铜镜中裹着绿色云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铚创作的《古渔父词十二首》之一。诗人以自然景色描绘古代渔父垂钓的情景,通过对风波、云彩和山峦的描绘,表达了渔父的宁静和超脱。

诗的开头写道“风波稳处钓舟閒”,描述了风景宜人的环境,风平浪静的江湖上,古渔父静静地垂钓,船只安稳无惊。

接着,诗人描绘了云彩的变化。“云去诸山暝不还”,意味着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山峦逐渐陷入暗色中,暮色降临,使得渔父无法返回。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江面上的一座山峰。“江面一峰何所似”,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这座山峰的惊叹之情。他将山峰比作青铜镜中裹着绿色云鬟,形容其美丽壮观,给人以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渔父在宁静中垂钓的情景,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渔父的宁静和超脱与外界风波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人所描绘的景色的美妙。

  • 《矮斋杂咏二十首·宿溪上》

    梦回斜月挂林端,酒力初消怯夜寒。何处客舟犹未泊,一声柔橹过前滩。

  • 《平原郡斋二首》

    生平浪学不知株,江北江南去荷锄。窗风文字翻叶叶,犹似劝人勤读书。

  •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 《西江月》

    学道先明玄牝,修真须用工夫。三般药物不偏枯。也要坚刚一悟。月下擒来玉兔,海中捉出金鸟乌。半时运火入坤炉。炼得神丹坚固。

  •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 《杂曲歌辞·凤归云》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