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论俗十二首》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农民的劳动生活,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诗的开头写道,野人艰苦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对粗糙的食物感到厌倦,但他们有一把犀利的庖丁刀,可以自己解决饮食问题。这里的野人指的是农民,他们过着朴素的生活,但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接下来,诗中提到那些只会夸耀自己批评导演的人,却不愿意想起农民们的辛勤劳动。这种对农民贡献的忽视和轻视,使得农民们感到无奈和受伤。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农民们在农田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在春天躺在寒冷的田野里,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在东皋地区耕种。他们用尽辛勤努力,却无法摆脱困境和灾祸的侵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他认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同情农民的辛苦。他们害怕不幸,但对农民的困境却漠不关心。这种背离人道的行为,与犬马等动物相比,更加可耻。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农民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对农民不公的批评,诗人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和关心底层人民,体现了对公正和人道的追求。

  • 《鹧鹧天》

    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 《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 《钱舜举瓜画》

    老钱工作赵昌花,残绿依稀姤五瓜。正叔晦翁凡六说,始知辅嗣大争差。

  • 《送罗正夫主簿之官余干》

    君家人物已数世,後有秘丞前给事。近来复见乡先生,武冈使君五经笥。君才自是一世英,珠玉照乘仍连城。妙年已号万人敌,强仕初登千佛名。番君小屈习凿齿,且与剌头簿书底。即看给札试兰台,飞上木天校文字。

  • 《谢胜老惠胡桃》

    浮海黄池近,还山白雪高。禅如石佛样,学带楚人骚。我欲怀金橘,师能遗木桃。钓鱼船上客,此句可连鳌。

  • 《晚过彦真山亭并呈允升季仪兼属照邻二首》

    寤寐诗名岁月过,日来方喜和羊何。秋风奈我当归去,湘水湘山余恨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