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
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後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作者介绍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先生岂我辈》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岂我辈,
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
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
笑倒龙山秃帽,
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
携手盍归乎。
别头经,三昼梦,
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
且看老溪图。
历遍後天既未,
依约明朝三五,
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
不是讲鹅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写道:“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这里的“先生”指的是前辈、先贤,而“我辈”则指的是作者和同辈。作者自谦地表示,我们这些后辈,怎能与先贤相提并论呢?造物主宇宙万物,而先贤则是造物主的弟子。

接下来的几句,“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意味着即使是身穿简朴的荷衣,也不会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荷衣和银鱼都是象征贫苦的事物,但作者并不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下一句“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表达了作者守得住东篱晚年的风采,并且能够豪爽地嘲笑那些自命不凡、虚有其表的人。一醉之间,插上茱萸花,也象征着对自己的庆贺和祝福。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这句话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希望能与他们共同归隐田园,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

最后几句“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历遍後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通过“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等词句,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飞逝的感慨。提到“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是指对伟大文人麟德之才的赞叹,并期待能看到他的作品。最后几句中,历遍后天、依约明朝三五,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乾体适当符”,则是对自己作品风格的自评和定位。最后一句“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则表示自己创作不是为了迎合时尚潮流,而是为了奉献给公众和传承文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刘辰翁对先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之情。他通过表达自己的个人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宁静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岁月飞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决心。整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融入了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