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
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鹧鸪天·收尽微风不见江》是宋代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微风停息江水不见,
天空湛蓝水面清澈。
这种美景本来是适合闲暇地享受的,
可惜现实生活总是忙忙碌碌。
心思遥远,滋味却持久,
要明白粗布衣服胜过无衣之人。
从今以后要懂得田园的快乐,
何必追求桃源般的故乡。
诗意和赏析:
《鹧鸪天·收尽微风不见江》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微风停止了,江水平静如镜,天空湛蓝,水面清澈见底。这样的景色本来是让人心情舒畅的,适合闲暇地享受。然而,现实生活总是充满忙碌和繁忙,让人无法真正停下来欣赏这样的美景。
诗人表达了对现实忙碌生活的感慨,认为人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无法真正体验生活的美好。他认为自己的心思已经远离尘嚣,追求更深远的境界,而世间的滋味却是长久的,需要慢慢品味。他提出了一个对比:粗布胜过无裳,意味着虽然衣物简陋,但有衣物总比没有好。这可以被理解为拥有基本生活需求的人比没有的人更幸福。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认识到田园生活的快乐,不必一味追求桃源般的理想故乡。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和珍惜。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思考和对简单幸福的向往。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放慢脚步,去品味生活中的细节,体验田园的宁静与快乐。
露重花垂泣,烟深柳暗颦。如何清禁里,有此断肠春。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人生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客中愁送别,临别转伤心。最是情相得,犹教老不禁。离怀空记忆,远信有浮沉。争似长携手,山边水际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