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
管领群臣来贺。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诗意:
这首诗词写了堂上的谋臣们在筹划国家大事,边境上的勇猛将士在保卫边疆。作者表达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重要性,只有这三者齐备,才能取得胜利。他提到了燕和曰两个国家,暗示了宋朝应该对外扩张,与敌国作战。他表达了一种壮志豪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具的豪放气概和激情激昂的语言描绘了宋代政治和军事的氛围。诗中的堂上谋臣和边头猛将代表了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他们共同努力,以天时地利和人和为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和边疆的安宁而奋斗。诗人通过描述他们的英勇和壮志,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未来胜利的渴望。
诗中的"楼台鼎鼐"和"剑履山河"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最后两句"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则表达了人们的欢乐和喜悦,预示着国家的繁荣和和谐。
整首诗词气势磅礴,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兴旺和胜利的向往,展现了他对政治和军事的热爱和关注。通过描绘壮志豪情和美好前景,诗人呼吁人们齐心协力,共同为国家的发展繁荣而奋斗。这首诗词展现了辛弃疾豪放的诗风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雨雪雨雪,凄风如刀,我行中野,而无缊袍。我寒我饥,谁复我知。四无人声,但闻熊罴。罴欲攫我,罴复夺我。我身茕茕,进退不可。进固难矣,退亦何止。还望旧乡,远隔江海。江波汤汤,海波洋洋。我思我乡,死也可忘。
閒愁生旅怀,薄酒安能陶。篮舆赴归期,历历山路高。风雨道旁憩,倏然思故交。官闲相聚首,怀我登顿劳。辩论杂嘲谑,诗词兼雅骚。人生几何时,容易生二毛。方今天子圣,登用皆夔臯。愿君各努力,去矣道群豪。我生苦畏事,屏处如逋逃。纵复技痒存,敢念麻姑搔。
平湖八百里多奇,君曾纵赏无余遗。不知风月谁为主,夷犹未必如当时。
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日斜枵腹归家看,尚有生枝炙未焦。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