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
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
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
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为左拾遗,进中书舍人,出为冀州刺史。以母不肻去乡里,表换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岭南按察选补使,以张说荐,为集贤院学士,俄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为李林甫所忮,改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贬荆州长史,请归还展墓。卒,谥文献。九龄风度醖藉,在相位,有謇谔匪躬之诚,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尝识安禄山必反,请诛,不许。后明皇在蜀思其言,遣使致祭,卹其家。集二十卷,今编诗三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
尽管贵贱不同,但我平生却偷得一点风采。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如云与泥一般远离,但山与海仍然相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忽然感叹那登上巅峰的人,却和沦为失势的人一样仰望着天空。
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琴与诗依然可以寄托情感,但剑与履却只成为空虚。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
过去曾经谈论礼仪,但只是口头之快,未曾真正身体力行。
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人们思念起崔琰的言论,早已将朝廷的祭祀遮盖住了。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
行善之人为何受到苍天的冷遇,依然无法融入仁爱之命运。
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天文之中北斗星并非真正实在,人事之中南宫已经衰退。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
上层官员已经伤害了下流人民,而下流人民更是深受其伤。
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那些对国家无恩的人,却想要探问宇宙的奥秘。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思考。贵贱虽然有差别,但风采与品性并不取决于身份地位。诗中通过比喻云泥和山海,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关系断绝和潮起潮落的感慨。作者忧虑社会中那些不择手段去登上权利之巅的人,与那些沦落无助的人一样都在追寻心灵的归宿。琴与诗作为艺术表达仍然能够承载情感,而剑与履则已经成为空虚无物。作者也回顾了自己曾经对礼仪的讨论,但并未真正践行,这也是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诗中还提到了人们思念崔琰的言论而掩盖了朝廷的祭祀,这可以理解为对理论和道德标准的淡化。而行善的人为何受到苍天的冷遇,以及社会中上层统治者与下流人民之间的矛盾则体现了作者的社会关怀和对不公平现象的批判。最后,诗中以抒怀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于对国家无恩的人渴望探寻宇宙奥秘的失望和无奈。整体来说,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对唐代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不公与不义的不满和对真理追求的呼唤。
既是文章可得闻,不应此外尚云云。如何夫子言天道,肯把文章两处分。
勿谓夷邦陋,深行亦或嘉。林空闻落叶,涧浅度枯槎。蓐食能支午,劳歌不致嗟。道边惟驿舍,山后有人家。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紫袍不识衰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焦山浑欲到,宛在水中央。
已到平生未到山,朝来白水涨田间。要须乐事成三绝,更倩诗翁露一斑。
禁中前欲唤公归,读轼文章每叹奇。玉节不烦熬雪海,金芝元合产铜池。愈郊各洗饥寒语,甫白曾为汗漫期。上尽青云记回首,某丘某水钓游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