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
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
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
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灵山寺》
晚景聊摅抱,
凭栏几荡魂。
槛虚从四面,
江阔奈孤根。
幽径薜萝色,
小山苔藓痕。
欲依师问道,
何处系心猿。
中文译文:
在灵山寺晚景下,
我倚着栏杆默默思考。
栏杆在四面空旷虚无中,
宽广的江水究竟如何固守孤岛?
幽静小径上,蔓绕的薜萝呈现出深绿色,
小山上的苔藓留下岁月的痕迹。
我想跟师父请教修行之道,
可是我的心终究是留在何处呢?
诗意和赏析:
《灵山寺》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山水诗。诗中,他描绘了灵山寺的晚景:四面空旷的栏杆下,他凭栏而立,默默地思考。
诗人从江岸边凭栏而望,凝望着深远、辽阔的江水。他思考着宽广的江水与孤独的山岛之间的对比:江水宽广而奔腾,而孤独的山岛则矗立在江中,和周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象征着人类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宽广世界的思考。
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灵山寺内。他看到了幽静小径上蔓绕的薜萝和小山上的苔藓。薜萝以深绿色映衬出寺内的宁静,而苔藓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更加凸显出灵山寺的历史与静谧。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修行之道的疑惑。他渴望向师父学习,寻求真理与解答,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心还停留在尘世之中。他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将心静下来,修行却不得其门而入。
整首诗以深邃静谧的意境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思索和对人生的反思。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心境的转换,诗人传达了人们在追寻内心宁静与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对无奈和困惑的抱怨。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雨雪雨雪,凄风如刀,我行中野,而无缊袍。我寒我饥,谁复我知。四无人声,但闻熊罴。罴欲攫我,罴复夺我。我身茕茕,进退不可。进固难矣,退亦何止。还望旧乡,远隔江海。江波汤汤,海波洋洋。我思我乡,死也可忘。
閒愁生旅怀,薄酒安能陶。篮舆赴归期,历历山路高。风雨道旁憩,倏然思故交。官闲相聚首,怀我登顿劳。辩论杂嘲谑,诗词兼雅骚。人生几何时,容易生二毛。方今天子圣,登用皆夔臯。愿君各努力,去矣道群豪。我生苦畏事,屏处如逋逃。纵复技痒存,敢念麻姑搔。
平湖八百里多奇,君曾纵赏无余遗。不知风月谁为主,夷犹未必如当时。
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日斜枵腹归家看,尚有生枝炙未焦。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