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用前韵简日华》

迟迟欲去恋双溪,独乐箪瓢不糁藜。
岂称昔贤为半刺,只堪老宿话全提。
家贫未办千头橘,世习犹堪两颗梨。
速丐雄篇重行橐,三山佳境易为题。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用前韵简日华》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珍爱。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迟迟欲去恋双溪,
独乐箪瓢不糁藜。
岂称昔贤为半刺,
只堪老宿话全提。

家贫未办千头橘,
世习犹堪两颗梨。
速丐雄篇重行橐,
三山佳境易为题。

译文:
迟迟地我欲离去,舍不得离开这双溪,
我喜欢独自享受简朴的生活,不需要糁上藜麦。
难道称赞古代贤人只是半真的?只有老宿才能完全理解。
家境贫寒,还没能买来千头的橘子,世俗习俗只能满足于两颗梨。
迅速地卖掉壮丽的篇章,重拾行囊,去寻找三山佳境,这样的题材更容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双溪边迟迟不愿离去,表达了对美景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的"箪瓢"和"藜麦"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简朴生活的喜爱和珍视。

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质疑称赞古代贤人的评价是否真实。他认为只有老宿才能真正理解古代贤人的智慧和价值。这种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追求,并呼唤对传统价值的重新审视和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贫寒的家境,暗示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困境。他没有千头的橘子,只能满足于两颗梨,但他对简朴生活的选择依然坚定。最后,诗人决定放弃华丽的篇章,重新踏上旅途,去寻找那些容易成为诗题的三山佳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简朴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朴素而深刻,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 《矮斋杂咏二十首·宿溪上》

    梦回斜月挂林端,酒力初消怯夜寒。何处客舟犹未泊,一声柔橹过前滩。

  • 《平原郡斋二首》

    生平浪学不知株,江北江南去荷锄。窗风文字翻叶叶,犹似劝人勤读书。

  •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 《西江月》

    学道先明玄牝,修真须用工夫。三般药物不偏枯。也要坚刚一悟。月下擒来玉兔,海中捉出金鸟乌。半时运火入坤炉。炼得神丹坚固。

  •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 《杂曲歌辞·凤归云》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