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子远泛江送客用老杜韵》

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
荧荧渔火乱,惨惨暮寒生。
咫尺淮乡路,淹留系此情。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子远泛江送客用老杜韵》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风回归夜晚,江面的波浪依然汹涌无平静之时。江水上气氛凝重,笼罩着浓重的云烟,山色与水墨相映轻盈。荧荧闪烁的渔火在水面上乱燃,萧瑟的夜寒令人感到凄凉。尽管距离淮河故乡的路途只有咫尺之遥,但心中的离愁与留恋却牵绊住我的情思。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目送离别客人的情景。北风依旧寒冷,江面波涛汹涌,给人一种未能平息的狂暴之感。江气云烟重,山色水墨轻,展现了江天一色的景象,江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给人以宁静之感。渔火闪烁,点亮了夜晚的江面,但也透露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作者离乡别亲,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即使淮河故乡只在咫尺之遥,但思念之情仍牵扯着作者的心绪。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山色、渔火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北风、波浪和江气云烟等形象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气氛和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辛酸和思乡的苦楚,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 《长门春思》

    露重花垂泣,烟深柳暗颦。如何清禁里,有此断肠春。

  • 《早夏示殿卿二首》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人生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

  •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 《龚敦颐芥隐诗》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 《留别干月亭》

    客中愁送别,临别转伤心。最是情相得,犹教老不禁。离怀空记忆,远信有浮沉。争似长携手,山边水际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