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蔡州壼公观刘道士》

恩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
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蔡州壼公观刘道士》,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恩颍求归今几时,
布衣犹在老刘师。
龙章旧有世人识,
蝉蜕惟应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
近传音问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
久矣留侯不见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壼公(指蔡州壼公)去拜访刘道士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壼公回到故乡的期盼和对布衣老人(指刘道士)的敬重与仰慕,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变迁和名利的虚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壼公和刘道士的敬重与思念之情。首句问道:“恩颍求归今几时”,表达了壼公对归乡的期待,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于故土的深情厚意。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依然是布衣,而老刘师却依然受到世人的尊敬,表达了对刘道士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的赞美。

诗的第三、四句“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是对刘道士的进一步赞美。这里的“龙章”指的是刘道士昔日的辉煌和名望,而“蝉蜕”则象征着他已经隐退于野外,只有懂得他的人才能理解他的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探讨了人生的变迁和名利的虚幻。诗人在这里质疑了传言的真实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外界的声音,而要如实地了解事物的真相。最后两句“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可能是指诗人听说过圯上有一块黄石,长久以来一直没有被欺骗。这里的黄石可以理解为真实和忠诚的象征,诗人以此来呼应刘道士的高尚品德和真实可靠的人格。

整首诗通过对壼公和刘道士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品德高尚的人的敬仰和对真实与忠诚的追求。它不仅展示了苏辙的才华,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 《已亥杂诗 208》

    女墙百雉乱红酣,遗爱真同召伯甘。记得花阴文讌屡,十年春梦寺门南。

  • 《咏史上·夏侯胜》

    夏葛冬裘事已殊,茂陵礼乐议何迂。去周未远真淳在,莫把公孙例汉儒。

  •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此欧阳公酬杜正献告老》

    出仕虽无补,归耕宁买田。聊将报明主,庶不愧前贤。

  • 《次韵宋永兄伤时二首》

    举目江河异,伤心汉阙低。未闻胡折北,谁复将征西。志苦甘尝胆,身先愿执鼙。时惟王事急,六月尚栖栖。

  • 《虞美人》

    玉箫惊报同云重。仍怪金瓶冻。清明将近雪花翻。不道海棠消瘦、柳丝寒。王孙沈醉狨毡幕。谁怕罗衣薄。烛灯香雾两厌厌。仿佛有人愁损、上眉尖。

  • 《流水》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