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琅玕绕碧梧桐,面面轩窗面面风。
剩著图书围几席,何妨门径拥蒿蓬。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季夏郊墅即事》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碧玉环绕着碧梧桐,
每个窗口都迎着微风。
书籍摆在几席上,
何妨门径上披着蒿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季夏时节的郊外住宅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环境和自由闲适生活的喜悦之情。通过描绘墅中的景物和生活细节,诗人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自然世界和书籍知识的热爱。
赏析:
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作品中的碧梧桐和碧玉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自然环境的美好。窗口迎风,使凉爽的微风吹进房间,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这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2. 书籍和知识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图书围在几席上,表明作者的居所充满了书香。这暗示了作者对学问和知识的追求,也反映了他的文化修养。门径上披着蒿蓬,可能指的是门前的野草,这象征着自由和宽广的知识之门。通过书籍和蒿蓬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他对宽广知识和自由思想的追求。
3. 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洋溢着安逸和自在的氛围。作者以平淡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事情困扰着我们,但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总体而言,《季夏郊墅即事》通过对自然环境、书籍和自由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程公许的审美情趣和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露重花垂泣,烟深柳暗颦。如何清禁里,有此断肠春。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人生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客中愁送别,临别转伤心。最是情相得,犹教老不禁。离怀空记忆,远信有浮沉。争似长携手,山边水际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