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渔家傲(斜月)》

已送清歌归去后。
东南楼上人声悄。
冷落尤临弦上调。
欢意少。
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初出鞘。
斜窥梦断人年少。
未到盖棺心未了。
尘虑扰。
双眸竟入扶桑晓。

作者介绍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歷越州签判。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爲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后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爲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謚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渔家傲(斜月)》是宋代黄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家傲(斜月)
已送清歌归去后。
东南楼上人声悄。
冷落尤临弦上调。
欢意少。
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初出鞘。
斜窥梦断人年少。
未到盖棺心未了。
尘虑扰。
双眸竟入扶桑晓。

中文译文:
渔家豪(斜月)
清歌已送离去。
东南楼上人声寂静。
冷落的意境弥漫在琴弦上。
欢愉的情感稀少。
只能将千种感慨收藏于残余的余晖中。

窗外剑光初出鞘。
斜眼窥视,梦中断送人年少。
未到盖棺之时,心境却未平静。
尘世的忧虑不断干扰。
双眸最终沉浸于远东的黎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忧伤而豪迈的情怀。诗人黄裳以渔家为背景,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首先,诗人表达了别离之情。清歌已送走,东南楼上寂静无声,给人一种冷落的感觉。琴弦上的音调也变得冷清,欢愉的心情变得稀少。诗人将自己的感慨收藏在残余的余晖中,意味着他的情感被岁月消磨,只剩下深深的思念。

其次,诗人借助窗外的景象,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迷惘。剑光初出鞘,斜窥梦中的人已经年少不再,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追梦之心未能实现,梦想已逝。但他的心境尚未平静,尘世的忧虑不断干扰着他的思绪。

最后,诗人的双眸被扶桑(即日本)的黎明所吸引。这种表达方式意味着诗人对于遥远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尽管他的内心受到种种困扰,但他仍然怀抱着一丝希望,将目光投向未知的东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渔家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迷茫和希望。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感与人生观,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风急落梅》

    梅花巳是不胜癯,无赖东风特地???。狼籍玉英浑不惜,强留嫣蔕与枯须。

  • 《登高凉山谒墓》

    云气拥松楸,佳城生意幽。扫残黄叶路,奠遍绿新篘。想像音容在,瞻衣涕泗流。东迁祷灵墓,端为护行舟。

  • 《初度》

    行止由来不自如,八年初度寓僧庐。半生閒逸云无定,两鬓萧骚雪尚疎。岂原身荣如卫鹤,只惭技拙类黔驴。今朝六十从头起,数到稀年更有余。

  • 《古梅》

    谁似西湖处士才,诗中篱落久尘埃。陆郎旧有梅花课,未见今年句子来。

  • 《偈颂二百零五首》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 《句》

    三声鼓角云中见,一簇楼台海上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