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
爱东风、已暖绮罗香,竞走去来车马。
红莲万斛,开尽处、长安一夜。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
因甚灵山在此,是何人、能运神化。
对景便作神仙会,恐云轩且驾。
思曾待、龙楼俯览,笑声远、洞天飞斝。
向东来、尤幸时如故,群芳未开谢。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歷越州签判。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爲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后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爲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謚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宴琼林(上元)》
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
星汉高下。爱东风、已暖绮罗香,
竞走去来车马。红莲万斛,
开尽处、长安一夜。少年郎、两两桃花面,
有馀光相借。因甚灵山在此,
是何人、能运神化。对景便作神仙会,
恐云轩且驾。思曾待、龙楼俯览,
笑声远、洞天飞斝。向东来、尤幸时如故,
群芳未开谢。
中文译文:
霜月和银灯,突然映照着楼台,
星辰闪烁在高低间。喜欢东风,已经温暖了锦绣的芬芳,
车马竞相奔走。红莲开放成千上万朵,
在长安城中一夜之间绽放。少年们,面容如桃花般红润,
借着余光彼此辉映。为什么灵山就在这里,
是谁能使它变得神圣。对着美景,仿佛已经成为了神仙的聚会,
恐怕云轩也要亲自驾临。回想着过去,龙楼居高临下俯视,
欢笑声远远传来,彷佛洞天中飞舞着斝。向东而来,
幸运地时光如故,群芳尚未开放而告别。
诗意和赏析:
《宴琼林(上元)》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上元节的夜晚景象。诗中通过描写霜月和银灯的光影、星辰闪烁的美景,以及温暖的东风、繁华的长安城,展现了一个热闹喜庆的场景。诗人通过红莲开放、少年们红润的面容等细节,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灵山和神化,以及对景作神仙会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和臆想。他想象着自己能够成为神仙,与美景融为一体。诗人还回忆起过去的时光,龙楼俯视、洞天飞斝的描写,流露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整首诗以欢庆的气氛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繁华景象的向往和珍惜。通过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的诗意空间,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美好的情绪。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不应皂盖人,於此能忘折。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千金两吴钩,秋水为銛锋。人血衅其上,宝锷明芙蓉。割鱼千万里,不得屠一龙。屠龙岂不能,惜哉委尘埃。析薪刈青松,弃置良足哀。一旦成销折,不能断青苔。英雄困平世,伊管乃凡才。
我闲日贫缚,子闲数疾缠。闲固不可常,吾观与子然。吾与子嗜学,岂独闲穷年。安安者谁欤,分亦似所偏。
还淳返朴非用智,黄老之术何简易。不衒聪明时俗清,尽使人人怀忠义。密贱得之不下堂,单父得之公私利。无为之道随时化,无为之道随时理。若能可行,则清净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