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多事了,却收天巧,都与西风。
数峰云如扫,闲垂六幕,初见秋容。
昨夜烦襟顿释,一雨洗遥空。
偏有银蟾好,千里人同。
引起游人多感,为静中景色,悲思无穷。
傍雕栏怀古,谁问紫元翁。
也难逢、金华时候,又岂知、幽会水精宫。
尘缘满,指烟霞去,多在江东。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歷越州签判。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爲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后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爲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謚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八声甘州(初秋)》是宋代黄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化工多事了,却收天巧,
都与西风。
数峰云如扫,闲垂六幕,
初见秋容。
昨夜烦襟顿释,
一雨洗遥空。
偏有银蟾好,千里人同。
引起游人多感,
为静中景色,悲思无穷。
傍雕栏怀古,
谁问紫元翁。
也难逢、金华时候,
又岂知、幽会水精宫。
尘缘满,指烟霞去,
多在江东。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初秋时的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借以抒发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赏析:
黄裳的《八声甘州(初秋)》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描绘初秋时分的甘州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变幻和人世的无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情与景色相得益彰。
诗的开头写道,“化工多事了,却收天巧,都与西风”。这里的“化工多事了”指的是夏天的繁忙事务已经结束,进入了初秋。西风吹送着凉爽的秋意,天空明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峰之间云雾被风吹散的景象,“数峰云如扫”,描绘了秋天的山峦景色。随后,“闲垂六幕,初见秋容”,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初现,萧瑟的秋意渐浓。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他提到昨夜心中的烦忧顿时释放,“一雨洗遥空”,带来了清新和宁静。诗人还提到“银蟾”,意指明月,表示对美好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提到了诗人怀念过去的情感,“傍雕栏怀古,谁问紫元翁”。雕栏是古代园林中的一种装饰物,诗人倚靠在雕栏旁,怀古思今。紫元翁指的是道教中的神仙,表示诗人对古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揭示人世间的变迁和流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变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慨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情更加深沉。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一宵共榻论心事,却被司天太史知。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溪鸟孤飞寒霭外,野人参语夕阳中。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怪石如屯虎豹关,仙家真与白云闲。九州图迹夸谁胜?万古乾坤只此山。丹臼半余岙冉冉,汞泉分出水潺潺。手摩苍藓看题字,先正高风不可攀。
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巵。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