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杨炎正(一一四五~?),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调宁远簿。五年,诏除架阁,未上即被劾落(《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迁大理司直,三年(一二一○),出知藤州,七年,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后以事戍琼州,十年,始北归(明正德《琼臺志》卷三二)。有《西樵语业》一卷。事见《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卷一一四《诗话》。今录诗二十一首。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炎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拄着拐杖,穿越大江西行,寻找春天的景色。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拜访花朵、询问柳树,却无人回应,路途也无法成为一条小径。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不管世界上的七州三垒(指危难地区),今年的五风十雨(指磨难和困苦),都是太平安宁的时光。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晚上骑着马,乘着月亮,垂钓渔线。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文学才华出众,坐在书堆中,拂去尘埃,摆弄玉簪。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诗人杨炎正的兴致非常高涨,领导着风景和月色超过了花期的限制。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只是担心梅花还只是青涩的芽,已经露出了吃梅子的调羹(指春天来临的迹象),金鼎(指春天)在等待皇帝的归来。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回头望滕王阁,只见落霞飞舞,空无一人。
这首诗词《水调歌头(呈辛隆兴)》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太平安宁时光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文学才华和时光流转的思考。通过对梅花、滕王阁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展示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期待。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宦游吾漫尔,未慕致身早。秋来忆山苦,遥夜梦颠倒。鸣虫待谁听,落叶烦我扫。谁得省劳人,吾生常草草。
老病少睡眠,卧见天窗白。栖鸟亦已鸣,一一翻去翮。我起将何之,且复守书册。收歛万里心,未厌容膝迮。吾家读书法,一字亦当核。勉哉积新功,莫问几时客。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
道人急打五更钟,窗外悲风正吼松。归梦不须惊久客,骤寒便欲作初冬。
慧命闻深义,五体如山礼。学海一时乾,心空方及第。
霅水徒清深,照影不照心。白鹤未轻举,众鸟争浮沉。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