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
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杨炎正(一一四五~?),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调宁远簿。五年,诏除架阁,未上即被劾落(《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迁大理司直,三年(一二一○),出知藤州,七年,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后以事戍琼州,十年,始北归(明正德《琼臺志》卷三二)。有《西樵语业》一卷。事见《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卷一一四《诗话》。今录诗二十一首。
《洞仙歌(寿稼轩)》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炎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仙歌(寿稼轩)
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
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
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
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
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
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中文译文:
来到湖畔美丽之地,仿佛置身真正的蓬莱仙岛。
曾与金樽共饮芳草之间。
看见桃花飘落水面,别有一种春风,笙歌之中,
谁相信东君也会变老。
功名荣誉都不再问,总是仙人的境界,
放弃了名利,安守风光之地。
如今只需经国之手,偷闲于袖中,
天地不再干涉,何必再去关心河山之事。
只待容貌取胜,精神上超越云霄,
却又迅速购买扁舟,归来已是黄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湖畔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景象,令人如置身于蓬莱仙岛。他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共饮芳草之间的欢乐时光,感叹桃花飘落水面的美景,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流转。
诗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再重要,真正的境界是成为一个仙人般的存在。诗人放弃了名利,选择在风光秀丽的地方安住,宁静自在。他认为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再被天地所干扰,不再关心世事纷扰。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希望通过精神上的超越来实现自我价值。他将外貌与精神相对照,认为内在的修养更为重要。然而,由于时光匆匆,他不得不迅速购买扁舟,意味着他将离开这片宁静的风景,返回现实生活。
整首诗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诗中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仙境氛围,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追求内心自在与超越的人生态度。
宦游吾漫尔,未慕致身早。秋来忆山苦,遥夜梦颠倒。鸣虫待谁听,落叶烦我扫。谁得省劳人,吾生常草草。
老病少睡眠,卧见天窗白。栖鸟亦已鸣,一一翻去翮。我起将何之,且复守书册。收歛万里心,未厌容膝迮。吾家读书法,一字亦当核。勉哉积新功,莫问几时客。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
道人急打五更钟,窗外悲风正吼松。归梦不须惊久客,骤寒便欲作初冬。
慧命闻深义,五体如山礼。学海一时乾,心空方及第。
霅水徒清深,照影不照心。白鹤未轻举,众鸟争浮沉。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