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笙歌多酿酒。
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
曲栏隋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
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从去后。
乱红不管花消瘦。
杨炎正(一一四五~?),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调宁远簿。五年,诏除架阁,未上即被劾落(《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迁大理司直,三年(一二一○),出知藤州,七年,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后以事戍琼州,十年,始北归(明正德《琼臺志》卷三二)。有《西樵语业》一卷。事见《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卷一一四《诗话》。今录诗二十一首。
诗词:《蝶恋花(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
点检笙歌多酿酒。
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
曲栏隋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
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从去后。
乱红不管花消瘦。
中文译文:
点检笙歌多酿酒。
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
曲栏隋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
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从去后。
乱红不管花消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杨炎正创作的《蝶恋花》。诗词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花园中的心境与感受。
诗的开头,诗人点检着笙歌,意味着欢乐的氛围和热闹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诗人提到不放东风,表示他独自迷失在杨柳树下,似乎陷入了一种思索和迷惘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花园中郁郁葱葱的绿阴,犹如永远的白昼。他站在曲栏旁边,可以伸出手去触摸栏杆。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站在花园中的一处幽静之地,感受着自然的美好,与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昨天解酲的喜悦,而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夜晚。他感慨情怀难以消散,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春天的困扰和烦恼。门外传来马嘶声,可能是别人的离去,而纷纷扬扬的花瓣却无视花朵的凋零。
整首诗以描写花园景致为主,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通过对花园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人们的欢乐和悲伤都是短暂的,如同花朵的凋谢。
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花园中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孙侯腹载天下收,崔嵬岂啻重百车。伏义以来可悉数,孰若自作何有余。更能议论瓷倾倒,万里一泻昆仑渠。认为胸中干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昔来谏官对天子,何秽不欲亲芟锄。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孙侯风节何所似,雪洗八荒看太虚。亲如国忠眼不顾,旧若张禹手所除。
西州余一老,六月上穷山。仲子何时到,三吴说鬓斑。土风添药费,圣代有生还。归梦商於近,音书报是间。
自到南湖日,邻翁识长方。一官甘寂寞,万事绝思量。疎见只缘懒,频来政不妨。松林浑似旧,相伴踞胡床。
先朝取士尚雕虫,前辈皆因此显融。衡鉴集中推范老,混成篇里得沂公。杏园饮畅莺声早,梨岭飞高雁影同。岁晚交游各西上,不留一个伴溪翁。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