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
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
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
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
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谿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爲太常少卿。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爲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寻復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纲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謚忠定。纲爲着名抗金志士,将领如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谿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清初《梁谿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感皇恩》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
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
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
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
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中文译文:
九月的菊花开得晚,而茱萸却早已盛开。
嫩蕊中散发着浓郁的芳香,美丽动人。
我把一朵插在头发上,只怕西风吹走我的帽子。
细细观看,菊花遍地开放,人们忘却了年老。
千古之中,此时此刻,有多少清欢欢乐。
铁马台上空无一人,只有荒草遍地。
旅途中的愁苦如同大海,应该将金酒杯销毁。
夕阳下秋天的影子苍碧,云霞像是被扫过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以描绘菊花和茱萸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人以九月的菊花和茱萸作为描写对象。菊花开得较晚,而茱萸却早已盛开,表现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不同阶段。诗人称赞菊花的嫩蕊散发着浓郁的芳香,美丽动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
接着,诗人以自身为代表,将一朵菊花插在头发上,担心西风吹走帽子。这种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年老的担忧,以及对时光的敬畏和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铁马台、旅途愁苦和金酒杯等意象展开联想。铁马台上空无一人,只有荒草遍地,意味着岁月的流转,人物的离去。旅途中的愁苦如同大海,需要将金酒杯销毁,暗示人生中的烦恼和忧伤应该放下,珍惜当下的欢乐和快乐。
最后两句描绘了暮天秋影的景象,夕阳下的影子苍碧,云霞像是被扫过的,给人以淡淡的秋意和离别之情。
整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对菊花和茱萸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借景抒发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短暂的忧思,以及对快乐和欢乐的珍惜。
既是文章可得闻,不应此外尚云云。如何夫子言天道,肯把文章两处分。
勿谓夷邦陋,深行亦或嘉。林空闻落叶,涧浅度枯槎。蓐食能支午,劳歌不致嗟。道边惟驿舍,山后有人家。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紫袍不识衰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焦山浑欲到,宛在水中央。
已到平生未到山,朝来白水涨田间。要须乐事成三绝,更倩诗翁露一斑。
禁中前欲唤公归,读轼文章每叹奇。玉节不烦熬雪海,金芝元合产铜池。愈郊各洗饥寒语,甫白曾为汗漫期。上尽青云记回首,某丘某水钓游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