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新腊后。
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晕酥砌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
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
孤岸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
尊前赋与多材,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
寿阳谩斗。
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风娇雨秀。
好乱插、繁花盈首。
须信道,羌管无情,看看又奏。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周邦彦创作的《玉烛新(双调梅花)》。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溪源新腊后。
在新年刚过的溪源,
见到几朵江边的梅花,
修剪得刚刚好。
花瓣娇嫩如玉,
因此我轻快地泄露出春天的情怀。
前村昨夜,
想到那儿弄月时的美景,
黄昏时分的景色。
孤岸陡峭,
疏疏落落的影子斜斜地倒映在水中,
浓郁的花香暗暗地沾染了我的衣袖。
在酒前我陈述了许多才子的故事,
询问了那岭外的风景,
故人是否知晓。
谈到寿阳的论战,
终究与那些才子的作品不同,
如同照水中的一枝梅花那样干净而纤瘦。
风娇雨秀,
这些花朵飘逸娇媚,
像是随意插在一起,
繁花盈首。
必须相信,
那羌管吹奏的音乐没有感情,
看看又奏起来了。
这首诗词以描绘梅花的美景为主题,通过对梅花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娇嫩和芳香,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还隐含着对才子的赞美,通过提到与才子们的交流和论战,表达了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和追求。
整首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细腻之处。同时,诗词中也流露出一种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才子和文化成就的赞赏。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南荣卮酒罢,君返道东居。坐作三朝别,杳疑千里余。闲门嗟雀纲,深泞怯柴车。向晚开帘喜,同云稍觉疏。
一第全家待,君今衣锦归。折来新月挂,忘却故山薇。禄近鸂呈瑞,官清马不肥。海门西去路,归鸟故飞飞。
承颜看彩服,不觉别丹墀。味道能忘病,过庭更学诗。缭垣多画戟,远岫入书帷。竹静携琴处,林香让果时。声同叨眷早,交澹在年衰。更枉兼金赠,难为继组词。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鴈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歌词南北混乡音,犹忆仙台万烛吟。俗侈观优无不笑,令严罚饮必须深。未阑晓阙落梅曲,已动春郊芳草心。四十年前政如许,白头凄怆忽斯今。
登陟最高顶,四围山尽低。星辰可手掬,杉桧与天齐。只觉风生腋,恍如云作梯。何当谢尘事,来此共幽栖。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