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思归声苦。
和春催去。
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
目断陇云江树。
难逢尺素。
落霞隐隐日平西,料想是、分携处。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一落索(双调·第二)》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杜宇思归声苦。
和春催去。
倚阑一霎酒旗风,
任扑面、桃花雨。
目断陇云江树。
难逢尺素。
落霞隐隐日平西,
料想是、分携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杜宇是一种候鸟,它们在春天开始迁徙回故乡,但诗人感叹春天的来临只催促着它们离开。诗人倚在栏杆上,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桃花雨洒在身上。远眺着陇云和江边的树木,眼中充满了离别之情。难得的美好时光如此短暂,而落霞将悄悄隐退,太阳将平静地西沉,诗人预感着分别即将到来。
赏析:
《一落索》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通过引用杜宇的归程和春天的到来,诗人准确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倚栏杆的时刻感受到了微风的拂面,仿佛桃花雨洒在身上,这种情景给人以愉悦和温馨的感觉。然而,诗人的目光却投向远方,陇云和江边的树木,这表明他对离别的忧伤和无奈之情。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隐隐的落霞和日平西沉,预示着分别的到来,增加了诗词的哀愁之感。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词语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离别之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词语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不应皂盖人,於此能忘折。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千金两吴钩,秋水为銛锋。人血衅其上,宝锷明芙蓉。割鱼千万里,不得屠一龙。屠龙岂不能,惜哉委尘埃。析薪刈青松,弃置良足哀。一旦成销折,不能断青苔。英雄困平世,伊管乃凡才。
我闲日贫缚,子闲数疾缠。闲固不可常,吾观与子然。吾与子嗜学,岂独闲穷年。安安者谁欤,分亦似所偏。
还淳返朴非用智,黄老之术何简易。不衒聪明时俗清,尽使人人怀忠义。密贱得之不下堂,单父得之公私利。无为之道随时化,无为之道随时理。若能可行,则清净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