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还京乐(大石)》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
望箭波无际。
迎风漾日黄云委。
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
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还京乐(大石)》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
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
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
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诗意:
这首诗以离京归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思索和感慨。诗人身在客乡,离别的时间逐渐接近,他触摸着身边的事物,感受着漂浮的花香和美丽的景色,但他对光阴的流逝感到虚度。他望着远方的箭波无际,迎着风,眼前的黄云飘荡。他心中有万点相思之泪,将要到达长江的尽头。他经过当初的楼下,殷勤地告诉他春天来临时旅途中的滋味。他慨叹错过了约定的时机,对天涯的桃李自怨自艾。他想到现在,应该对满纸的墨汁和忧愁的妆容感到厌倦。他感叹青鸾之翼如何才能飞回,让他看到自己憔悴的模样。

赏析:
《还京乐(大石)》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细腻感受。诗人通过触摸、嗅闻和视觉的感官体验,描绘了离别时的美景和芬芳,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内心对时光的虚度和离别的痛苦。诗中的箭波、黄云等意象,增添了离别的凄迷和无奈之情。最后,诗人以青鸾之翼的比喻,表达了他对重逢的渴望和自己的憔悴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离别时刻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它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重逢的希望,以及对时光的珍惜和悔恨的反思。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交融于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共情并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的情绪。整首诗抒发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矛盾心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力。

  • 《鹧鹧天》

    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 《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 《钱舜举瓜画》

    老钱工作赵昌花,残绿依稀姤五瓜。正叔晦翁凡六说,始知辅嗣大争差。

  • 《送罗正夫主簿之官余干》

    君家人物已数世,後有秘丞前给事。近来复见乡先生,武冈使君五经笥。君才自是一世英,珠玉照乘仍连城。妙年已号万人敌,强仕初登千佛名。番君小屈习凿齿,且与剌头簿书底。即看给札试兰台,飞上木天校文字。

  • 《谢胜老惠胡桃》

    浮海黄池近,还山白雪高。禅如石佛样,学带楚人骚。我欲怀金橘,师能遗木桃。钓鱼船上客,此句可连鳌。

  • 《晚过彦真山亭并呈允升季仪兼属照邻二首》

    寤寐诗名岁月过,日来方喜和羊何。秋风奈我当归去,湘水湘山余恨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