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掐遍等新红。
酒频中。
恨匆匆。
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
惆怅春光留不住,又何似,莫相逢。
月窗何处想归鸿。
与谁同。
意千重。
婉思柔情,一旦总成空。
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江神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之仪。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阑干掐遍等新红。
酒频中。
恨匆匆。
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
惆怅春光留不住,又何似,莫相逢。
月窗何处想归鸿。
与谁同。
意千重。
婉思柔情,一旦总成空。
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伤之情。首先,诗人描述了走廊上的栏杆已经经过多次触摸而留下了新的痕迹,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然后,诗人借酒浇愁,表达了内心的匆匆之恨。接下来,诗人把花开的美景比喻成一种投资,但美好的事物往往转瞬即逝,就像夜风吹过花朵,美丽的景象无法长久保留。
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和遗憾之情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进一步展开。他感叹春光无法停留,无法和自己相遇,这种遗憾之情令人惆怅。诗人提到了月窗,想象归鸿归巢的场景,归鸿象征着远方的亲友,诗人思念之情浓烈。诗人感叹意念千重,婉约而柔情,但一旦离别,所有的美好都会变成空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持久性。诗人说仿佛琴弦还在耳边回响,这是对离别时的音乐和声音的回忆,而他的头发却像蓬草一样散乱。这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对离别的思念之情永远难以消散。
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伤和离别的痛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展示了对流逝时光和离别的深深思念之情,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内心的悲伤。
传闻轩帝有仙踪,古洞无扉对乱松。半让石床供蟋蟀,细裁云叶补芙容。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
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打鲥鱼,暮不休。前鱼已去后鱼稀,搔白官人旧黑头。贩夫何曾得偷买,胥徒两岸争相待。人马销残日无算,百计但求鲜味在。民力谁知夜益穷!驿亭灯火接重重。山头食藿杖藜叟,愁看燕吴一烛龙。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五月新面成,六月甘瓜熟。作麴及良时,火见金始伏。悬知桑落後,醅面醲如粥。再拜谢天公,无功叨美禄。
华筵饮散撤芳尊。人影乱纷纷。且约玉骢留住,细将团凤平分。一瓯看取,招回酒兴,爽彻诗魂。歌罢清风两腋,归来明月千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