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穀梁传二首》

荀寅士吉射,诚乃蔽聪明。
奈何赵志父,专举晋阳兵。
下令汉七国,借此以为名。
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忆昔溴梁会,岂伊无诸侯。
群臣自盟歃,君政如赘旒。
有力则宗楚,何人复尊周。
空文徒尔贬,见此眦血流。

作者介绍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读穀梁传二首》
作者:权德舆
朝代:唐代

读穀梁传二首(二为诗的篇数,不是序号)是唐代权德舆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荀寅士吉射,
诚乃蔽聪明。
奈何赵志父,
专举晋阳兵。
下令汉七国,
借此以为名。
吾嘉徙薪智,
祸乱何由生。
忆昔溴梁会,
岂伊无诸侯。
群臣自盟歃,
君政如赘旒。
有力则宗楚,
何人复尊周。
空文徒尔贬,
见此眦血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权德舆对于历史上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和触动。诗中提到了荀寅、赵志父以及汉七国等人和事。作者表达了对于权谋和战争的痛惜,认为这些行为会导致祸乱,损害聪明才智。他回忆起溴梁会盟,感叹当时的诸侯群臣团结一心,但现在却出现了君主政权的腐败和国家的混乱。诗词最后表达了对于权谋斗争的厌恶,认为其中的文辞虚假,只会带来血腥和苦难。

赏析:
《读穀梁传二首》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谋和战争的忧虑和痛惜之情。诗中使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押韵,整体氛围凝重而沉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作者呈现了对于权谋的批判和对于混乱时代的悲叹。诗词中对于荀寅、赵志父等人的评价,以及对于溴梁会盟的回忆,都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于道德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探讨了权谋和战争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通过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忆和思考,作者传达了对于和平、团结和真诚的渴望。诗词中的血腥和苦难的描绘,使读者对于权谋的虚伪和残酷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历史和权力的思考。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不应皂盖人,於此能忘折。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 《下第》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 《暮春斋居》

    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 《古意四首(以下《金昌集》)》

    千金两吴钩,秋水为銛锋。人血衅其上,宝锷明芙蓉。割鱼千万里,不得屠一龙。屠龙岂不能,惜哉委尘埃。析薪刈青松,弃置良足哀。一旦成销折,不能断青苔。英雄困平世,伊管乃凡才。

  • 《闲咏寄呈次道》

    我闲日贫缚,子闲数疾缠。闲固不可常,吾观与子然。吾与子嗜学,岂独闲穷年。安安者谁欤,分亦似所偏。

  • 《缘识》

    还淳返朴非用智,黄老之术何简易。不衒聪明时俗清,尽使人人怀忠义。密贱得之不下堂,单父得之公私利。无为之道随时化,无为之道随时理。若能可行,则清净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