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
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张说,字霖卿,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有《游老君洞》诗。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诗词:《咏镜》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
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中文译文:
宝镜像明月一样明亮,是从秦宫中制作的。
龙纹隐约出现,双龙含珠亲密对望。
我常担心你不会发现,因为它收藏在匣子中,几乎无人注意。
污垢积聚掩盖了镜子上的菱花图案,心怀虚诚却被尘土遮掩。
如果被罗袖轻拂,光芒就会在玉台上闪耀。
诗意和赏析:
《咏镜》是唐代诗人张说所作的一首诗,通过对宝镜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
宝镜象征着人们心底真实的一面,代表着透明、明亮的心灵。诗中的宝镜既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又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它的制作发源于秦朝宫廷,随着时间的推移,镜子的表面逐渐积累了翳状的尘土,镜子中的图案也被遮掩。
诗人张说在诗中表现出对于宝镜的珍贵和重视,他担心别人无法真正意会宝镜的美丽和价值。无论是宝镜还是人的内心,都需要得到关注和欣赏。
诗人的虚心态度也体现了他的修养和为人之道。他渴望有人能够认真观照宝镜,用罗袖轻轻拂起,摆脱尘埃的遮掩,使它重新展现出光辉的形象。
《咏镜》通过对宝镜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光明和纯净的追求,同时也呼吁人们应该拥有一颗虚心之心,去欣赏和陶冶美好的事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唐代诗词佳作之一。
皇文既举,庆礼告虔。笔自宫闱,格于幅员。子称母寿,母谓子贤。陟降在兹,隆名际天。
百练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焕心镜、主玄妙。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艳艳光辉宜自*。把当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万户千门到者稀,一挨一拶在临时。威音那畔真消息,不是知音莫与知。
白衣苍狗变浮云,过眼纷纷不可论。晚岁逢迎真耐久,青山相对两忘言。
倴僝将军约早回,楚材相国更频催。江东将相真如虎,去报胡雏莫过来。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