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猨知意马,方便自须调。
勿自生烦恼,菩提道不遥。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里,宋太宗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形象描写,表达了一种心灵的领悟和修行的意味。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心猨知意马,
方便自须调。
勿自生烦恼,
菩提道不遥。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比喻心猿和意马,暗喻人们心中的念头和欲望,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自己的心念来达到内心的安定与修行的目标。心猿代表了不安定的心念,意马则指代了无止境的欲望。诗人告诫人们,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内心,不要被无谓的烦恼所困扰,因为修行菩提之道并不遥远,只需方便自己调整心态,便能够达到内心的安宁和修行的目标。
通过这首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宋太宗在表达修行的道理时采用了动物的形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波动和欲望的无止境。诗中的"心猨知意马"一句既点明了人们内心念头和欲望的存在,又暗示了人们应当认识并调控自己的内心。"方便自须调"一句则表达了调控内心的重要性,指出修行的实践需要个人的自觉和努力。最后两句"勿自生烦恼,菩提道不遥"则给予人们信心和鼓励,告诉我们只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行菩提之道并不遥远。
这首诗词以简短明了的语言,通过比喻的手法传达了深刻的修行哲理。同时,诗词中的意象生动、表意明确,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整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在表达修行的道理上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老钱工作赵昌花,残绿依稀姤五瓜。正叔晦翁凡六说,始知辅嗣大争差。
君家人物已数世,後有秘丞前给事。近来复见乡先生,武冈使君五经笥。君才自是一世英,珠玉照乘仍连城。妙年已号万人敌,强仕初登千佛名。番君小屈习凿齿,且与剌头簿书底。即看给札试兰台,飞上木天校文字。
浮海黄池近,还山白雪高。禅如石佛样,学带楚人骚。我欲怀金橘,师能遗木桃。钓鱼船上客,此句可连鳌。
寤寐诗名岁月过,日来方喜和羊何。秋风奈我当归去,湘水湘山余恨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