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二时歌》

日昳未,担板玄沙爱鳖鼻。
丧身失命几多人,张口送晴何处避。
不通宗,浑寐语,业识茫茫无本据。
盲参不体弄蛇人,常被弄蛇穿却鼻。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十二时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时光未及黄昏,担负着拨弄玄沙的人爱上了鳖的鼻子。为了张嘴说出晴朗的言辞,有多少人丧失了性命?晴朗的言辞何处可避?没有通达宗教的心灵,只有沉浸于深深的睡意中,无从寻找真正的依据。盲目参与却无法理解蛇的本质,常常被蛇咬伤穿透鼻子。

这首诗词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某种状况或现象的批评与讽刺。诗中的担板玄沙和鳖鼻等形象,以及丧身失命的人和张口送晴的情景,都是隐喻和象征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表达手法,诗人传递了一种对人们盲从从众、不求真理的态度的批判。他指出那些只追求表面光鲜、不关心本质的人,往往会陷入迷茫和被欺骗的境地。

诗人还通过词句中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宗教和信仰的思考。他提到了不通宗教、业识茫茫无本据的现状,暗示了人们在信仰和精神追求上的迷茫和空虚。诗中的弄蛇人和被蛇穿鼻的形象,则是对那些虚伪而盲目的信仰者的讽刺。

整首诗词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语言晦涩难懂,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它对人们的行为和信仰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警醒,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本质的追求。

  •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 《金蕉叶(秋夜不寐)》

    云褰翠幕。满天星碎珠迸索。孤蟾阑外,照我看看过转角。酒醒寒砧正作。待眠来、梦魂怕恶。枕屏那更,画了平沙断雁落。

  •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

    苍凉遯荒野,交与桃李绝。远聘不肯来,为君三磬折。

  • 《又闻边报四首》

    一车两马不烦骖,草地蠕行到极南。春燕无栖各依木,佛狸有使辄求柑。按中军请东阳徒,获左车谁北面参。凭语吴儿莫游冶,塞鸿回处阵云酣。

  • 《涂山歌》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 《次韵辟雍同舍用予魁字韵》

    行辈参差落后来,未经老笔扫氛埃。閒知天地摩铜狄,莫误春秋著玉杯。断藁略堪供酱瓿,骚人径欲筑诗台。更烦同舍郎题品,只欠同年旧榜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