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二时歌》

禺中巳,报君学道无门户。
佛语诸经标此心,此心现时寂灭度。
本无迷,曷有悟,真我非身谁作做。
贪嗔痴爱属众生,达者无非涅槃路。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十二时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佛教的智慧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境界和修行道路的思考和领悟。

诗词通过禺中巳的时刻,告诉君子学道是无门无户的,没有固定的入口或门径。它强调了佛教教义中的一点,即通过佛经的教诲,可以认识到人心的本质,而人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是寂灭的。这里的"寂灭"指的是超越欲望和执著,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解脱。

诗词中提到了"本无迷,曷有悟",指出本来就没有迷惑,那么何来觉悟?这里传达了一个思想,即真实的自我并不是身体的存在,而是超越身体的灵性。人们所追求的贪嗔痴爱属于凡夫俗子,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迈向涅槃之路。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智慧和人生的境界。它呈现了解脱和超越一切欲望的境地,通过佛教的教义,揭示了人心的本质和真实的自我。同时,它也提示了修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修行道路的思索。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智慧的独特魅力。通过诗词的赏析,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超越世俗欲望的重要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的意义。

  • 《题筹笔驿》

    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 《鹧鸪天(深秋悲感)》

    亭树萧萧生暮凉。安排清梦到胡床。楚山楚水秋江外,江北江南客恨长。苹渚令,橘汀黄。断魂残梦更斜阳。欲将此日悲秋泪,洒向江天哭楚狂。

  • 《示乡叟》

    暮齿甘衰谢,逢人惜别离。青山前代业,老树此身移。买药将衣尽,寻方见字迟。如何镊残鬓,览镜变成丝。

  • 《端午帖子·皇帝阁》

    东城谩祀汉苍梧,南楚空怜屈大夫。何似贤才遍中外,自然朝野足欢娱。

  • 《次韵赵帅登平山堂》

    平章景物我何功,犹博宾筵醉颊红。欢甚锐戈思却日,吟馀豪兴欲凌风。急觞泛澧春浮渌,掺鼓喧轰雁堕空。白雪拜嘉仍袖手,汗颜终恐坐雷同。

  • 《用坡仙梅花十韵·遇梅》

    冷淡生涯合晚开,老天故遣雪频催。相逢唤醒平生梦,不悮山翁特地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