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恻,痛也。--《说文》 恻,悲也。--《广雅》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朕恻焉不忍闻。--《汉书·淮南宪王钦传》 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汉书·鲍宣传》 又如凄恻(哀伤;悲痛);恻痛(忧伤,悲痛) 恳切 又如恻恻(诚恳;恳切) 恻 cè哀痛;悲伤凄~、~隐之心。 【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的心意。
恻 ce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 恻 (1) 惻 cè (2)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3) 同本义 [dolorous] 恻,痛也。--《说文》 恻,悲也。--《广雅》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朕恻焉不忍闻。--《汉书·淮南宪王钦传》 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汉书·鲍宣传》 (4) 又如凄恻(哀伤;悲痛);恻痛(忧伤,悲痛) (5) 恳切 [earnest;sincere] (6) 又如恻恻(诚恳;恳切) 恻隐 cèyǐn [compassion;pity]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恻 (惻) cè ㄘㄜ╝ 悲痛~隐。~怛(忧伤)。~~(悲痛的样子)。凄~。~然。 郑码ulkd,u607b,gbke2fc 笔画数9,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3422
載dài 1.见"輆載"。
谮 (形声。从言,赞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 谮,谗也。--《玉篇》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诗小雅巷伯》 夫人谮公于齐侯。--《公羊传庄公元年》。注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谗。” 浸润之谮。--《论语颜渊》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奸劫弑臣》 又如遭谮(遭到诽
煳 食品经火变焦发黑;衣物等经火变黄、变黑 煳hú 1.食品衣物等经火变焦发黑。
蘡qìn 1.木槿。
匑gng1.〔~??〕义同"鞠躬","尊敬"。
葭 初生的芦苇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通笳”。乐器名 发引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