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名〉 (形声。从足,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同本义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指牲口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 蹄(蹏)tí马、牛、羊、猪等趾端的角质保护物。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马~。猪~子。 蹄dì 1.踢。 2.踩,踏。
蹄 ti 部首 足 部首笔画 07 总笔画 16 蹄 hoof;unguis; 蹄1 (1) 蹏 tí 〈名〉 (2) (形声。从足,?声。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3) 同本义 [hoof]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柳宗元《三戒》 (4)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5) 指牲口 [draught animals]。 (6)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蹄躰(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7) 兔网,捕兔的工具 [net of catching hare]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庄子·外物》 (8) 又如蹄筌(蹄和筌。蹄是捕兔器,筌是捕鱼器) 另见 dì 蹄筋 tíjīn [tendon] 供食用的牛、羊、猪等四肢上的筋 蹄髈 típɑng [the uppermost part of a leg of pork] [方]∶猪腿的上部 蹄躰 tíqiào [hoof and mouth] 当作蹄躰”。 古时计算牲畜论蹄与口的数目。如马蹄躰千”即马二百匹。噭,口 牛羊蹄躰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蹄声 tíshēng [hoofbeat] 蹄子踏到地面或其他硬东西上碰击的声音 蹄铁 títiě [shoe] 钉在兽蹄上的[常为铁制的] 金属片或边缘,使蹄不受伤或帮它站稳 蹄子 tízi (1) [hoof]∶保护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曲形角质覆盖物,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 (2) [leg of pork] [方]∶猪蹄 (3) [wench]∶旧时骂女子的话 蹄1 tí ㄊㄧˊ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子。~筋。 郑码jiwl,u8e44,gbkcce3 笔画数16,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414345252
谱 (形声。从言,普声。本义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 同本义 谱,牒也。--《广雅》 谱,籍录也。--《说文新附》。朱骏声曰桓君山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普效周谱,是谱之名起于周代也。” 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施继序。--《旧唐书经籍志上》 又如食谱;歌谱;谱学(研究氏族或宗族
湮 (形声。从水,垔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新唐书魏征传》 又如湮没不彰(埋没不显著);湮佚(埋设,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没) 淹没 淤塞;填塞;堵塞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决江河。--
脔 (形声。从肉。羉声。本义小块肉) 同本义 一曰切肉,脔也。--《说文》 嘬谓一举尽脔。--《礼记曲记》注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林训》 又如脔脔(切成小块的肉);脔脍(切成块的鱼肉) 量词。用于块状的鱼肉 脔 切肉成块 脔,舑也。--《说文》 棘人脔脔兮。--《诗桧
映 (形声。从日,央声。本义照) 同本义 映,明也。--《说文新附》 日阴曰映。--《通俗文》 冠盖相映。--《后汉书张衡传》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映日不可逼视。--《广东军务记》 又如映耀(辉映;照耀);映日(映照着日光);辉映(照耀,映射) 反映,因光线
棳zhu 1.梁上的短柱。 2.犹缀。连接。
哈〈动〉 (形声。从口,合声。本义以唇啜饮。同歃”) 张口呼气 哈 身子略弯,以此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哈 口 臾儿、易牙,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论训》 哈〈叹〉 --表示满意、惊喜或赞叹 哈〈象〉 笑声 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