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动〉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义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忧伤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 惕tì担心,小心谨慎提高警~。
惕 ti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惕 watchful; 惕 tì 〈动〉 (1)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2)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4) 忧伤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也。”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惕然(忧虑的样子);惕想(忧思) 惕 tì 〈名〉 姓 惕厉,惕励 tìlì,tìlì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惧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乾》 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惕惕 tìtì [be full of trouble;fear] 忧劳;恐惧 心焉惕惕 惕 tì ㄊㄧ╝ (1)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 疾速一日~,一日留”。 郑码ukro,u60d5,gbkcce8 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113533
檰mián 1.木名。即杜仲。
堓àn 1.义未详。
錳kng 1.器具。
捌 用手分开 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淮南子说林》 又如捌格(分解) 捌 八”字的大写 捌 b '八'的大写。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
觥 (形声。从角,黄声。俗从光声。本义中国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后也有用木或铜制的) 同本义 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说文》 我姑酌彼兕觥。--《诗周南卷耳》。传角爵也。” 又如觥爵(盛酒的器皿);觥筹(酒器和酒令筹);觥盏(酒杯);觥盂(酒器) 觥 大,丰盛 觥饭不及壶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