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动〉 (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同本义 忝,辱也。--《说文》 无忝祖考。--《书·君牙》 辟不辟,忝厥祖。--《书·太甲上》。传忝,辱也。” 无忝尔所生。--《诗·小雅·小宛》 二十忝科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有忝(有愧于;有辱) 荣幸 如忝列门墙;忝在知交 同腆”。挺起;凸出 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忝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西游记》 忝 〈副〉 表示愧于进行某事 忝tiǎn辱。〈引〉愧~承。~在至交。~列门墙。
忝 tian 部首 小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忝 tiǎn 〈动〉 (1) (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2) 同本义 [disgrace] 忝,辱也。--《说文》 无忝祖考。--《书·君牙》 辟不辟,忝厥祖。--《书·太甲上》。传忝,辱也。” 无忝尔所生。--《诗·小雅·小宛》 二十忝科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有忝(有愧于;有辱) (4) 荣幸[做] [have the honor to be]--用作谦词。 (5) 如忝列门墙;忝在知交 (6) 同腆”。挺起;凸出 [throw forward] 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忝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西游记》 忝 tiǎn 〈副〉 (1) 表示愧于进行某事 [unworthy,thily]--用作谦词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陈寿《三国志》 (2) 又如忝眷;忝居 忝 tiǎn ㄊㄧㄢˇ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在知交。~属知己。~列门墙(愧在师门)。~为人师。 郑码agu,u5fdd,gbke3c3 笔画数8,部首小,笔顺编号11342444
嵻kng 1.山名用字。参见"嵻?"。
脷lì 1.方言。牲畜的舌头。
棓 棍,杖。棒”的俗字 梿枷 棓bàng 1.农具名。即连枷。 2.通"棒"。棍棒。 3.用杖击。 棓pu 1.铺设于不平处的跳板。 棓bi 1.古代盛羹注酒之器。 棓péi 1.姓『有棓生。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见木樨”同木犀” 樨x
镆铘”古代宝剑名,也作莫邪” 铘yé
涨 (形声。从水,张声。本义水上升) 同本义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唐杜甫《江涨》 冰入春风涨御沟,上林花气欲飞浮。--宋王安石《祥云》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涨滩(由于河水上涨,泥沙堆积成可供耕植的陆地);涨痕(涨水的痕迹);涨溢(水流上涨泛滥) 增